Skip to main content

胃食道逆流在臨床上的症狀容易與心絞痛混淆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劉靜君
   日期:11月20日
 
   

 

 

 

胃食道逆流在臨床上的症狀容易與心絞痛混淆。有不少中年人因為應酬時菜色多,吃太飽、酒又喝太多,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賁門鬆弛、胃酸逆流入食道,食道長期被胃酸刺激,容易造成食道發炎及誘發食道癌,不可輕忽。

書田診所肝膽胃腸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如果飯後一、二小時頻頻打嗝、溢酸,晚上睡覺時出現胸悶,甚至必須半坐臥才能入睡,都屬於胃食道逆流症狀,其中BMI 25以上的肥胖男性更容易發生。

他說,30年前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不到1%,如今,中高年齡有30%至40%會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為避免情況惡化,他建議:三餐應定時定量,勿暴飲暴食,睡前一、二小時更不要過量飲食;吃飽飯後不要馬上躺床上,應多走動來幫助消化;少吃刺激性、油炸類食物,少抽菸、少喝酒、少喝咖啡及碳酸飲料;如有胸悶、慢性咳嗽、咽喉痛等症狀,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造成,應立即就醫。

當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治好後,要避免復發,原則上不要經常讓胃裝的太滿,以免胃酸溢流到食道來;盡量避免會刺激胃酸產生太多的食物,也要設法減少胃酸的酸度;縮小腰圍,減少腹部脂肪擠壓胃部空間,可以讓胃能有足夠空間裝下食物後,胃酸不會逆流。

邱展賢醫師說,大腸急躁症主要症狀是腹痛和排便次數增加,好發於壓力沉重的上班族、即將考試的學生、情緒容易緊張、焦慮的人,症狀多發生在白天工作時,當患者休假或壓力因素解除時,症狀較不會發生。腹痛主要是飯後腹部絞痛,會發生在腹部任何位置,但一般以左下腹較常見。

大腸急躁症與大腸癌的症狀類似,最大差別在於大腸急躁症不會造成血便、貧血,體重減輕或便秘的現象。治療大腸急躁症必須調整生活方式,避免緊張的因素,可藉由運動、音樂或藝術的調劑來抒解,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豐富纖維的蔬菜與水果。

邱展賢醫師說,早年胃癌的案例較多,隨著飲食西化,目前大腸癌的案例已超越胃癌。有不少企業界人士平時較忽略腸胃症狀,往往在外派其他國家時,才到醫院做健檢,或退休後有空檢查才發現身體出狀況。他表示,胃癌與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常在感覺腸胃不適時已屬癌症的中晚期,因此,如有胃潰瘍、幽門桿菌感染、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有胃息肉等高風險族群,應至少每三年做一次胃鏡檢查。50歲以上中年人,尤其是男性,就算沒有腸胃不適,可考慮做一次胃鏡健康檢查,如糞便檢查有潛血反應,必須做大腸鏡檢查,此外有家族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史者,更要提前在40歲後接受大腸鏡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