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不可不知》4原則處理傷口,有助復原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1月19日
 
   

 

 

 

傷口處理的好,復原速度自然比較快,反過來說,傷口處理不好,復原速度就會比較慢,甚至還可能發生傷口情況轉壞的狀況。一般來說,小朋友受傷最令家長擔心,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摔傷了小腿,導致小腿擦傷、破皮,這時候家長知不知道該怎麼幫孩子處理傷口比較好?

專家看法

護理師楊政達表示,如果小朋友不慎破皮、受傷的話,建議家長幫孩子處理傷口的時候,可以先從預防感染、正確清洗、降低傷害、創造促進癒合環境等四大原則著手,如此一來,一方面可加快傷口癒合的速度,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不慎導致傷口惡化。

傷口處理四原則

1.預防感染:保持傷口清潔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家中沒有醫療用的生理食鹽水,民眾也可以使用煮過的冷開水或瓶裝礦泉水來清洗傷口,如此將可望減少傷口的細菌數,同時還可以清楚地辨識傷口的性質。

2.正確清洗:當民眾清洗傷口的時候,最好由傷口內側往外側清洗,清洗後,如果藥物出現沾濕或受污染情形時,最好進行更換。

3.降低傷害:包紮傷口時應正確使用合適的敷料,以便避免敷料撕掉時造成組織二度傷害。此外,傷口最好不要受壓或黏貼太緊,如此可望避免阻礙到正常的血液循環。

4.創造促進癒合環境:當傷口經過清理之後,在正常情況下都可自行生長組織,民眾提供醫療的目的是為了依照傷口狀態,來加以創造良好的癒合環境。此外,均衡營養的飲食習慣也能夠提供傷口癒合時所需的原料。

貼心小叮嚀

1.處理傷口的藥水必須儲存於室溫乾燥處,同時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2.定期檢視醫藥箱,同時更換過期的藥物,以便避免使用到過期的藥物。

3.如果傷口出現水狀滲出物、腐爛有異味、出血或含膿等症狀時,患者應至醫院接受診治。

4.如果身體產生呼吸加速、發燒、震顫、脈膊加速、噁心、胃口變差、頭痛、身體不舒服、情況轉壞或傷口長期未痊癒等情況時,患者應盡快至醫院接受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