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奈米火箭載體,階段式對抗癌細胞

發表於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
   日期:10月17日
 
   

 

 

 

傳統的癌症治療,藥物易於全身釋藥產生副作用,交通大學材料所陳三元教授研究團隊歷經多年研究,以舊藥新用加上載體設計及奈米科技,開發出階段式奈米火箭載體,透過如火箭般多節式釋放載體藥物的方式,能針對抗藥性癌症與內層腫瘤幹細胞追蹤與治療;藥物可於需要治療組織控制釋放,降低化療副作用。

大火箭先鎖定腫瘤的位置後,進行大面積的治療,而攜帶的小火箭,則可以自由擴散於腫瘤組織間隙,並透過酵素分解,釋放出抗癌藥物,達到深層治療的目的。奈米火箭載體,具有包覆多重藥物、階段性釋藥、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療劑量、標靶功能、MRI顯影、磁引導操控與即時監控腫瘤位置等功能。

以大載體攜帶小載體於腫瘤組織釋放,使小載體可以深入腫瘤進行治療,陳教授表示,要10~30奈米以下才得以於組織內流動,大的載體約130奈米,而小的載體則為15~20奈米大小,若小於10奈米就會被代謝掉。

親疏水性藥物分子可具備有階段性釋放藥物,新型載體本身可利用在不同酸鹼質環境中控制的藥物釋放速度。陳教授表示,次奈米載體外的脂質可防止水性藥物釋放,而透過酵素的作用,可使脂質由氧化鐵表面代謝,造成藥物分子釋放。大載體所挾帶的小載體,可以自由擴散於組織間隙,並透過酵素分解,釋放出抗癌藥物,達到深層治療的目的。受腫瘤組織酸性或特殊酵素的影響,大載體的外殼可以逐漸瓦解,釋放出藥物及第二節之次奈米載體進入深層腫瘤位置。

協同雙藥,貫穿腫瘤內層、降低抗藥性、提升療效。像是若以一種藥物來治療的話,可能需要1CC;但若使用雙藥的話,則可能僅需1/5的劑量,約0.2CC。陳教授表示,雙藥加上體外磁引導,能提升治療的效果。

該治療目前是與馬偕合作,針對乳癌做實驗,陳教授表示,因為乳癌的腫瘤位置較淺,所以較容易呈現。現在,也同時與慈劑醫院針對腦瘤及學校教授針對肺癌在做實驗。

該治療方式,目前仍在老鼠試驗階段,預計在2年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此項成果已多次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如AdvancedMaterials、ACSN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