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洗腎洗到膿瘍,小心低血壓休克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
   日期:9月3日
 
   

 

 

 

台灣號稱「洗腎王國」,每年有超過6萬名洗腎人口,患者時時陷入心血管疾病、病菌感染、癌症等主要風險中,但除此之外,醫師也提醒需注意腎臟自發性出血的危機,以免引發低血壓休克,就像長期血液透析的63歲張先生一樣,因洗腎洗到左腎膿瘍,需緊急治療才救回一命。

張先生是長期做血液透析的患者,日前突然感覺左腰劇烈疼痛,就醫經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掃描後診斷為左腎出血,且數小時後出現低血壓休克及呼吸窘迫,經緊急插管給予呼吸器支持及輸血,住院治療21天,病情恢復良好出院返家。

洗腎時自發性出血 多因腎臟水泡破裂

血液透析患者出現腎臟自發性出血的原因,包括腎臟水泡破裂、腎臟腫瘤出血、腎臟感染及血液凝固障礙等。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劉益坊表示,該名患者左腰劇烈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腎臟水泡破裂,引發血管破裂出血所導致。一般血腫會自行慢慢吸收,但必須小心血腫轉變成膿瘍的可能性,若無法自行吸收,未及時就醫嚴重者則會造成低血溶性休克。

治療時會先以輸血療法穩定血壓,嚴重時則必須作血管攝影及血管栓塞,但有再度復發的。

劉益坊醫師表示,洗腎患者腎臟發生自發性出血的機率不高,大多是因為腎臟本身有水泡破裂,或是腎臟腫瘤造成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若已發生出血,透析時最好少用或不要用抗凝劑,避免再次出血。

洗腎居家照護 注意導管和傷口感染

此外,洗腎患者的居家照護也需注意動靜脈瘻管的功能,如果是插著雙腔靜脈導管,要注意管路安全如勿折、勿拉扯;注意傷口有無感染情形;注意水分控制,每日測量體重,以作為水分攝取和透析治療的參考;遵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以控制高血壓、骨骼病變等。

【健康小叮嚀】:

為避免腎臟病進入透析洗腎的地步,早期腎臟病治療及管理顯得相當重要。腎臟病個案管理師呂玉華表示,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常以血尿、蛋白尿、多尿、少尿、水腫等症狀表現,此時應做好腎病照護。但當腎臟功能漸漸衰弱即會出現尿毒症狀,如噁心、食慾不振、呼吸困難、四肢及心肺積水,或血中肌酸酐8-10mg/d1以上,尿素氮80-100 mg/d1以上,此時需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