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有必要做「癌症篩檢」嗎?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作者中村仁一/譯者蕭雲菁,三采出版
   日期:07月30日
 
   

【內容摘自《大往生: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無法帶給你最幸福的生命終點》】

 

 

我認識的幾位朋友,知道「癌症篩檢對身體不好,於是在退休後,就趁機「斷絕篩檢,此後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會認為這種篩檢對身體不好時,他們都表示「即使不是癌症,只要稍有異狀,就會被要求接受精密檢查。在這種先接受『癌症篩檢』後,又被告知 最好去做『精密檢查』的情況下,感覺起來當然很不舒服,因為會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罹癌了,不但心情很差,晚上也都睡不著,當然也吃不下,甚至沒有心 思工作。

 

在得知最後的檢查結果之前,根本就像個行屍走肉,何況做完精密檢查後,還得等十天到二星期的時間,才有辦法得知結果,這種煎熬的心情,我不想再體驗了。再 說我還曾聽說有人在做精密檢查時,不小心胃被開了一個洞,有人是腸子被開了一個洞。其實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所以我再也不會讓自己 經歷那種痛苦了。

 

「癌症篩檢的好處,在於「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才能挽救生命。但它同時也存在壞處,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至於它的壞處,大致有下列情形。

 

1、無法百分之百發現癌症。不論多精密的檢查,「準確度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因為會有個人差異,所以絕對存在明明已經罹癌,卻沒有被檢查出來的情形(「準確度為筆者的情形)。

2、有時會因過度診斷,招致過度檢查及治療的情形,當然就有可能造成醫療費用的過度負擔。

3、影響心理。一旦被告知需要接受精密檢查,很容易陷入不安。

4、檢查本身存在偶發症。例如照內視鏡時,有可能引發出血或不小心將胃打洞等情形,甚至雖然很罕見,也有可能致死。

5、放射線曝曬的問題。儘管機器的研發及改良,已將檢查時的放射線曝曬影響,降低到最小極限,但仍無法完全斷定「絕不會誘發癌症或影響基因。

 

以上都是癌症篩檢的壞處。聽我這麼說,或許大家會逐漸遠離「癌症篩檢,不過我的意思是,如果真的要接受檢查,就一定要確實理解有關檢查的種種。癌症篩檢最 重要的就是應有極高的精準度,而要探討精準度時,存在一項指標,就是不錯漏任何一位癌症病患,過濾能力很強的「敏感性」。此時的敏感性,當然愈高愈好,可 惜就現實面來說,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敏感性。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特異性,就是能精準分辨出無癌症的人,並沒有罹癌。如果敏感性很高,特異性卻很低,就會增加無謂的精密檢查;相反地,即使特異性很高,如果敏感性很低,就會錯失發現癌症的存在。

這種錯失發現癌症的情形,有時還會引發訴訟,因此一般來說,大家都將焦點放在敏感性上,但其實對非罹癌的人,能確實判斷出沒有罹癌的特異性,同樣很重要。若一味追求敏感性,就有可能將沒有罹癌的人,診斷為罹癌,導致愈來愈多人被要求接受精密檢查。

精密檢查如前述般,會以一定的比率發生出血或胃、腸被打出洞來的偶發事故,何況檢查仍需付費,還得專程請假去檢查,在結果出爐之前,每天更是過得心驚膽 跳。如果接受的是攝護腺癌檢查,還得被人用針刺,以取得組織化驗,這種肉體上的痛苦,以及被曝曬在X光線下的風險等,都是檢查的壞處。

此外,萬一被發現的是不去管它也不會有問題的癌症時,更是會發生無謂的治療,以及副作用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