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止痛三級制,鴉片類藥物不是洪水猛獸

發表於
   資料來源:明報新聞
   記者:沈可媛
   日期:101年07月23日
 
   

 

 

 

香港大學調查顯示,有11%港人受慢性疼痛困擾 。

世界衛生組織早於1986年提出止痛階梯,將癌症病人的痛楚程度分為三級,建議使用非鴉片類、弱鴉片類及強效鴉片類藥物減痛,及後推展至幫助慢性疼痛病人。可惜香港的前線醫生和病人,對慢性疼痛並不重視,加上對鴉片類藥物認識不足,結果病人白白忍受痛楚。

疼痛超過三個月,就不要死忍,盡早找專科醫生或要求轉介至痛症中心處理,透過不同藥物、介入性手術,或近年引入的射頻治療,都能有效減痛,提升生活質素。

陳先生(假名)十五年前因為意外令脊椎受損,出現神經痛,整個背部經常有火燒、針拮的感覺,需要在背部植入一個類似心臟起搏器的儀器,利用電流刺激神經,干擾體內的疼痛信號,達到減痛的效果。

適當劑量 配合不同止痛藥

可惜兩年後,因為儀器出現細菌感染,需要取出,陳先生再次受痛楚困擾,變得十分沮喪,經常臥牀,無法踏出家門,一度有「想死」的念頭。

香港大學醫學院麻醉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張志偉醫生針對陳先生的情况,處方強效鴉片類藥物為他止痛,「一提及鴉片,病人都會擔心副作用,但只要用得恰當,鴉片類藥物可有效減輕痛楚,提升生活質素」。張志偉指出,開始服用鴉片類藥物,病人可能會感到呼吸不暢、惡心、嘔吐,所以必須由低劑量開始,慢慢增加,讓病人慢慢適應,而為減低使用劑量,同時處方非鴉片類止痛藥,雙管齊下幫助減痛。

射頻治療 減神經線敏感度

與大多數慢性疼痛病人一樣,陳先生的痛楚時強時弱,日常可靠鴉片類藥物止痛,但每隔三至四個月會無故突然劇痛,就需要入院滴注局部麻醉藥,待兩至三天,痛楚紓緩後出院。

兩年前,香港大學引入射頻治療,透過微創手術,以射頻熱能提升神經線的溫度,令神經線達至輕微損害,藉此減低神經線的活躍度和敏感度;張醫生先後為陳先生進行兩次射頻治療,第一次針對腰椎神經,手術後陳先生腰部痛楚明顯減輕;最近一次在上背,張醫生期望,若上背的痛楚亦能緩減,陳先生有望減少突然劇痛的情况,甚至可以減低服藥的劑量。

自從服用鴉片類藥物減痛後,陳先生雖然偶爾仍會受劇烈疼痛「襲擊」,不過多數日子能過正常生活,每天上茶樓歎茶,不再「想死」,數月前還到美國旅行,探訪在當地生活的女兒。

「神經痛」是因為神經末梢過分敏感,中央傳送電流的系統出現故障所致,神經痛楚持續,時強時弱,病人以火燙、電擊、刺痛、擠壓等形容神經痛,除了神經痛外,慢性疼痛還包括肌肉筋骨痛,病人經常感到乏力、疲倦、沉重。根據香港疼痛學會的資料,轉介往痛症診所接受治療的最常見痛症為肌肉筋骨痛(46%)及神經痛(27%);患者不但日常生活和活動受影響,38%患者表示因為經常請假求醫而令工作受影響, 71%患者有焦慮或抑鬱。

身兼港大基礎及臨牀疼痛研究所所長的張志偉解釋,慢性疼痛治療就是為病人度身訂做的綜合治療,以陳先生為例,按照其痛楚程度和身體狀况施行不同治療,盡量幫助病人減輕痛楚,提升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