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泰爾防腐技術,醫學一大躍進!

發表於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方家敏
   日期:7月3日
 
   

 

 

 

科學與醫學共同的突破!奧地利最新研發的防腐技術,讓大體的「質地」近似活體,不僅是科學界的重大發展,也是醫學上的一大創新。

捨棄動物實驗以及傳統的大體手術,新的防腐技術不但能增進手術的精準度,也是解剖學的新里程碑。奧地利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研發最新技術-泰爾防腐(Theil soft-fix)。

這項發展有別於過去的防腐技術,能夠讓大體的皮膚恢復彈性,四肢也能自由活動,內臟也得以妥善保存。蘇格蘭鄧迪大學的人類解剖與辯識中心的布萊克教授表示,泰爾防腐技術對所有的手術醫師都是一大助益,在過去,傳統的防腐技術多會侵蝕大體。

在19世紀之前,屍體的防腐是使用砒霜。因毒性太強,到19世紀晚期才改用甲醛。但其毒性仍過高,且含有超量的致癌物質,遭多國強烈抵制;直到1960年代,一位解剖學家華特‧泰爾開始研發新的防腐技術,歷時50年,實驗了千餘具大體才成功。泰爾防腐無色無臭,且內含抗菌成份,能夠讓手術執行者免於被大體感染的風險。

由於腐屍身上宿有多種至毒病菌,18、19世紀時在歐洲造成產婦大量死亡的「產褥熱」,也是大體身上的腐敗細菌透過未經適當消毒的醫療手套,轉移到母體和新生胎兒身上所致。

依照泰爾防腐的程序,大體先洗淨、除毛,之後必須浸泡在化學溶液中一年,再將血管上色。等到第一批大體完成之後,鄧迪大學的人類解剖與辨識中心將是英國第一個使用泰爾防腐的醫學中心。

透過泰爾防腐,大體的皮膚將更富彈性,不會因甲醛侵蝕而塌陷。有了如此擬真的大體,醫學院也不必犧牲動物來進行解剖實驗或手術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