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補腎安胎的杜仲與續斷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12期)
   記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局 蔡邱轔 藥師
   日期:
 
   

 

 

 

「先兆流產」屬中醫「胎漏」、「胎動不安」、「滑胎」範疇,導致先兆流產原因很多,其中常見的有母體虛弱、腎氣不足或氣血虛弱、衝任失固。臨床症狀為腰酸 腹痛或下腹墮脹,同時有少量陰道出血,頭昏耳鳴、肢體疲倦、胃納欠佳、小便頻數、夜尿尤多…等。治療上多以安胎為主,並根據胎動不安的病因病機,參合脈證 之寒、熱、虛、實,隨證施治,其中以「補腎安胎」法最為常用。1

杜仲與續斷是「補腎安胎」的代表性藥物,兩者味甘性溫、歸肝腎經,皆能補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安胎,可治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痛、筋骨軟弱,及肝腎不足之胎漏、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但兩藥仍有各自不同特點。

杜仲性溫入氣分,補力較強,兼軟下元,並治腎陽虛衰之陽痿遺精、頻尿遺尿及腎虛或肝陽上亢造成的高血壓。常與與續斷、棗肉配用,如《校注婦人良方》的杜仲丸。2

續斷味苦辛性微溫,入血分,補力較弱,且補而不滯又能行血脈而療傷續折、消腫止痛,擅治風濕痺痛、跌打瘀腫、骨折及癰腫瘡毒。常與菟絲子、桑寄生等配用,如《醫學衷中參西錄》的壽胎丸;或與阿膠人參等配用,如《中醫婦科治療學》的補腎安胎飲。3

杜仲長於補養,有補而不走的特點;續斷長於活血通絡,有補而善走之特點。唐代《千金方》在逐月養胎條中,強調「預服」觀念,宋代《女科百問》提出曾受胎動 不安之苦的孕婦,可預服「杜仲丸」(杜仲、續斷),並首創補腎安胎之法。4二藥相須,配對可使藥力倍增,療效加強,且有補而不滯之特點,臨床上除了用於補 腎固胎外,亦有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酸腰痛或風濕日久的下肢軟弱無力。5

綜合以上,可知「杜仲與續斷」為防治流產、早產的安胎基礎方,若可善加運用,進一步研究並發揚光大,相信定有機會嘉惠更多需要之患者。

 

參考資料

1.中醫學。中醫醫學百科全書(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910~1911。
2.楊國詳/金建民。臨床比較中藥學。雲南科技出版社1997;351。
3.李興廣/鐘贛生。臨床常用方藥應用鑑別(中藥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40~741。
4.李嘉菱/邱燦宏/蘇珊玉。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頸閉鎖不全合併先兆早產之病例報告。J Chin Med 21(1,2): 63-74, 2010。
5.苗明三/王智民。對藥的化學、藥理與臨床。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2;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