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晚期腎臟癌治療機轉及時轉換,口服mTOR抑制劑助延緩惡化

發表於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
   記者:
   日期:101年12月20日
 
   

 

 

 

晚期腎臟癌一向被認為是惡性高且預後差的癌症,因轉移性腎臟癌無法完全手術切除,對傳統化、放療亦反應不佳,五年存活率僅23%。隨著分子生物醫學的進展,近年來多種標靶藥物陸續問世,晚期腎臟癌治療已經有突破性進展,透過適時轉換不同標靶藥物的治療策略,可以改善單一藥物抗藥性的問題,成功延緩腫瘤惡化,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醫師表示,臨床上約有25%的腎臟癌患者確診時已有遠端轉移現象,此時常見轉移至肺部,伴隨有骨頭疼痛、體重減輕等現象,先透過手術減少腫瘤體積後,接續會以標靶藥物作為標準之晚期腎臟癌治療。而現今用於晚期腎臟癌治療的標靶藥物可分成兩類,一為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進行抑制的藥物,多用於第一線治療;另一則是mTOR抑制劑,可同時抑制癌細胞的存活、生長、複製、及代謝。

歐宴泉主任指出,晚期腎臟癌治療在相同機轉的標靶藥物持續刺激下,患者終究會對藥物機轉產生抗藥性,此時治療就會面臨失效。歐宴泉主任說,於第一線治療期間,若是發現腫瘤開始長大,增加超過20%,或是出現新的病灶、症狀惡化等,都可能被視為是抗藥性產生,治療開始失效的指標依據,而目前醫界的治療共識認為,在前線藥物失效後,適時轉換不同機轉藥物治療,是延長病人存活期的重要關鍵。

歐宴泉主任表示,因此晚期腎臟癌治療在第一線使用抑制VEGF標靶治療出現抗藥性後,應及時接續使用不同機轉的第二線藥物,而現今第二線唯一的標靶藥物為口服mTOR抑制劑。歐主任舉其門診的一位病人為例,這位病人在接受第一線藥物治療失效後,改以口服mTOR抑制劑治療長達約兩年的時間,透過這樣不同藥物機轉的轉換,成功延緩腫瘤惡化,病情直到第十六個月都呈現穩定的狀況,同時因為口服mTOR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發生機率也較低,所以患者的接受度頗高。

歐主任提醒,雖然口服mTOR抑制劑副作用較少,但是仍有相關指標須注意,包括須監控B肝指數、新陳代謝相關指數等,有些患者會有口腔炎的發生,需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漱口。歐主任說,其實晚期腎臟癌治療目前已經較以往進步與安全許多,專業醫師都能夠充分掌握副作用的發生與控管,患者無須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