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止痛傷腎要不得,草藥偏方信不得

   資料來源:中央日報
   記者:劉芳妃
   日期:101年11月05日
 
   

 

 

 

44歲的蔡先生,本身有痛風、高血壓及長期服用中草藥偏方的病史,導致腎臟功能不佳,且已是慢性腎臟病4期的病人。這種情形在台灣是普遍的存在著,但國人一直未把它當回事。
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資料,台灣每年增加約七千位尿毒症病患,每百萬人就新增了三百三十位慢性腎衰竭患者,成長趨勢及發生率名列世界第一。國人受飲食習慣影響,攝取過多蛋白質及含鹽量過高的食物,容易增加腎臟負荷;另外,藥物濫用情況嚴重,也加速腎臟病的發生。
 
聖馬爾定醫院腎臟科吳敬恒醫師表示,藥物引起的腎臟損害最廣泛為濫用止痛藥所引起的腎衰竭,抗生素也是常見的致病因素,此外,中草藥含馬兜鈴酸或鉛、汞等重金屬,皆具腎毒性。不過目前台灣已經全面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也加強重金屬篩檢。
 
消炎止痛藥及中草藥是民眾較容易取得,也是最為廣泛使用的藥物,俗稱的消炎止痛藥,醫學上正式名稱為「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消炎止痛藥除了在醫療院所開立外,也是藥局常見的成藥,綜合感冒藥中亦常添加。由於取得容易,造成消炎止痛藥輕易被濫 用。而最令人擔心的副作用,是消炎止痛藥引起的腎衰竭。尤其在高危險族群,如嚴重心臟病、嚴重肝疾患(肝硬化)、慢性腎臟疾病、老年人等,這些患者原先的 腎臟血液灌流量就已不足,必須仰賴前列腺素擴張腎臟血管以維持血液灌流,而消炎止痛藥阻斷了前列腺素的生成,容易加遽腎功能的惡化。消炎止痛藥引起的急性 腎衰竭,通常在停藥後2至7天腎功能可恢復,但若沒有早期發現而持續用藥,嚴重後果可能導致腎功能快速惡化至須血液透析的程度。
 
其次就是民眾普遍認為溫和無毒的中藥,一般民眾對中草藥的藥性及分類認識不深,因此很容易發生服用中草藥後引發不良反應。幾種常見的中藥中毒原 因包括:藥材品質低劣、劑量過高、長期服用、中西藥相互影響、炮製錯誤及摻加西藥等。至於中草藥引起的腎毒性,馬兜鈴酸所導致的腎毒性,可能引起快速惡化 的間質性腎病變,初期臨床表現有嚴重貧血及輕度蛋白尿。腎衰竭的發生可能出現在服藥後第四天,停藥後腎功能仍可能持續惡化2個月,惡化速率與服藥期間長短 及馬兜鈴酸累積劑量有關。
 
另外,馬兜鈴酸亦為強效之致癌物,可能誘導腎臟癌變。有鑑於馬兜鈴酸之腎毒性及過去陸續發生誤服含馬兜鈴酸中草藥引發腎衰竭的案例,衛生署中醫 藥委員會已公布禁用五種含馬兜鈴酸的藥材及其製劑,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馬兜鈴、青木香及天仙藤,並指出這五種中藥材及其製劑有導致腎衰竭的危險。由於 細辛亦含有馬兜鈴酸,故公告含細辛之製劑需由中醫師處方使用。
 
因此吳醫師呼籲,消炎止痛藥及中草藥皆為生活中垂手可得的藥品,不當的服用皆可能對身體及腎臟造成傷害。對於基源或來路不清楚的中草藥,不應聽 信謠言而輕易嘗試;而且如果有嚴重心臟疾病、嚴重肝病(如肝硬化)、蛋白尿、慢性腎臟疾病或老年人,應避免自行至藥局購買消炎止痛藥服用;再者消炎止痛藥 的使用如果在感冒病程過長或長期疼痛的情形下,就應就醫而非持續服用,尤其是如前所述的高危險族群更應特別小心。「藥即是毒」,不論中藥或西藥皆須謹慎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