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是國人最常罹患的肺癌,約佔五成以上,又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臨床上約有七成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新光醫院胸腔內科葉育雯醫師表示,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方式大致可分為標靶治療與化學治療,兩者並非互斥,而是相輔相成,即使是於前線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後,化學治療仍可接續治療,有助延長存活期。
葉育雯醫師表示,目前醫師於擬定晚期肺腺癌治療方針時,大都會先進行上皮生長因子(EGFR)的檢驗,確認EGFR是否有突變的情況,在台灣可能有近一半的患者會出現EGFR突變,此時病人多會選擇於第一線進行標靶治療,直到產生抗藥性。
而標靶治療產生抗藥性的時間點因人而異,平均約為治療開始後九個月的時間,但有些人可能長達數年,有些人僅不到一個月標靶藥物便已無效。
葉育雯醫師表示,在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後,醫師會視患者年紀、體力狀況,規劃後續化學治療。目前肺腺癌新一代化學治療,相較於傳統化療,在副作用的部分已經有許多進步,除噁心嘔吐的情形較少發生外,骨髓抑制現象隨著藥劑量及施打頻次的調整,也較少見,在副作用降低後,患者接受度與耐受度自然增加,能夠接受較長的化學治療療程,因此治療效果自然也比較好。
葉育雯醫師以其自身門診的病人為例,因為新一代化療的副作用較低,有些七、八十歲年紀較長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標靶治療產生抗藥性後,接受後續新一代化學治療,許多都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甚至還可接受後續好幾線的化學治療,延長存活期。
葉育雯醫師說,目前新一代化學治療藥物有許多種,通常肺腺癌的第一線選擇常是以抑制葉酸為機轉之藥物,除了因為其副作用溫和外,相較於其他許多每週必須注射一次的藥品,其亦只需三週接受一次注射,對於患者相對方便許多。
葉醫師鼓勵曾經接受標靶藥物而後產生抗藥性的患者,應接受醫師專業評估,積極配合後續治療;而對於目前正在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葉醫師也提醒,應保持作息正常、飲食均衡與適度運動,以平常心面對,可望收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