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醫婦女專題:善待「好朋友」首重經期保養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訊(101年09月)
   撰稿:吳宿真 藥師;校稿:樓亞洲 科主任、吳宗修 組主任
   日期:
 
   

 

 

 

壹、前言

女性由女童至具有生殖能力的女人,要面臨的就是來經,再來就是懷孕、生子以及更年期。「黃帝內經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闡明女子在不同階段的生理變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冲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冲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1 所謂天癸即陰精,藏于腎,腎屬水(癸亦屬水),由先天之氣,蓄極而生,故謂陰精為天癸,也可以說是性荷爾蒙分泌或月經。

貳、婦女經期常見的病症與中藥的應用

一般婦女常見和月經有關的病症有:經期不適(經行頭痛、痛經)、經期乳脹、經期不規則(經期先期、月經錯後)、月經太密集、經行泄瀉、月經量少、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崩漏、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症。

以下依病症分類說明用藥,同時介紹一些常用方劑及單方:

一、經期次數頻繁、崩漏:桂枝龍骨牡蠣湯、芎歸膠艾湯、當歸芍藥散、理中湯、仙鶴草、雞血藤等。

(一)桂枝龍骨牡蠣湯2
出典:張仲景「金匱要略」虛勞篇裡提到「女子夢與鬼交,半產漏下。」所謂半產就是習慣性流產2,3,漏就是滴滴答答的,下就是帶下。
組成: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功能:調和陰陽、收斂固澀。
主治:陰陽失調、遺精、夢交、少腹弦急、下部覺冷、目眩髮落。
臨床應用:常用於陰陽失調的遺精、夢洩、眩暈、盜汗、自汗、心悸亢進、不眠、夜尿症等。此方中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之骨骼化石,包括象、犀牛、馬(三趾馬)、駱駝、羚羊等骨骼及臼齒。其中以象類為主。性涼。有收斂,止汗鎮靜、止血之效能4。牡蠣性味鹼澀微寒,有鎮靜、斂陰、止血作用。

(二)芎歸膠艾湯2,3
出典:金匱要略。
組成:芎藭、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生地黃六兩,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清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能:養血止血、調經安胎。
主治:冲任虛損所致的月經過多、淋漓不止。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及產後或流產下血不絕等。
臨床應用:凡月經過多、血虛腹痛、妊娠下血、胎動不安、產後或流產後惡露不止,先兆流產或產後子宮復舊不全的出血不止等,皆可應用。此方為四物湯加阿膠、艾葉、炙甘草。方中艾葉性溫,屬溫裏藥,可溫經止血、暖宮散寒,常用於婦科的止血、安胎。阿膠為黑驢Equus asinus Linne’之皮,經長時間熬製加工而成。現則用牛馬等動物皮、骨膠原質,以加水分解法製造。性味平甘。有止血、滋養、強壯、調經、滋陰的效能。臨床應用於吐血、尿血、貧血3

(三)仙鶴草
其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乾燥全草。性味苦、涼。入肺、脾、肝、大腸經。可止血、強心、抗菌、驅蟲。廣泛用於治療身體各部分出血,無論鼻衂、吐血、便血、尿血、牙齦出血或子宮出血都可應用。

(四)雞血藤
為豆科植物昆明雞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e Benth.)或白花油麻藤(Muccuna birdwoodiana
Tutcher)的乾燥莖。性味:味苦、微甘、微澀、性溫。其藥理作用為行血通脈、暖腰膝。臨床應用在治風濕痺痛、老人手足萎弱、麻木癱瘓、月經不調(由血虛引起者較適宜,常配四物湯)、貧血(因可養血補血)。使用時應注意,氣血虛弱之孕婦忌服(可能是因增加子宮節律性之收縮)。另外雞血藤藥性平和,連續服用2-3 個月,ㄧ般也未見有什麼副作用,有虛火者也可服用7。

(五)當歸芍藥散2,3,5
出典:金匱要略。
組成:當歸三兩,川芎半斤(一作三兩),白芍一斤(一作六兩),白朮四兩,茯苓四兩,澤瀉半斤。為末,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酒調送服。
功效:補血養肝、健脾滲濕。
主治:月經不調、頭暈、腰腳冷痛、妊娠腹中綿綿作痛、妊娠水腫、婦人貧血、易疲勞、頭痛等諸疾。
注意事項:痛經屬陽虛凝滯者不宜用。

二、經期延後:過期飲、當歸四逆湯等。

(一)過期飲3,6
出典:「醫宗金鑑」「濟陰綱目」。
組成:當歸、白芍、熟地、香附各二錢,川芎一錢,紅花七分,桃仁六分,莪朮、木通各五分,炙甘草、肉桂各四分,水煎服。
功能:養血化瘀、理氣調經。
主治:血虛血瘀月經不調、月經過期不至,或經來量少,色暗有塊,少腹脹痛。
臨床應用:用於月經愆期、痛經、閉經、慢性子宮附屬器炎等。孕婦禁用。月經愆期,指經行先後無定期「醫宗金鑑」;即經行後期「普濟本事方」3。

三、經期不適,如頭痛、逆經、乳房發脹、情緒不穩、痛經、腹脹、拉肚子等:四物湯、加味逍遙散、玉積散、少腹逐瘀湯、安中散、桂枝茯苓丸、桃紅四物湯、溫經湯、當歸四逆湯、當歸芍藥散、過期飲、調經丸等。

(一)四物湯
出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功效:補血調血。
主治: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者勿服,孕婦慎用。行經時不要服用四物湯,或有外感時也不要服用。此方中之當歸為婦科要藥,主要用於調經,對痛經有好的療效。取其有行血、鎮痛作用,或加強子宮收縮而排出瘀血,或弛緩子宮痙攣而鎮痛。久服多服當歸會造成虛火上炎,出現咽喉痛、鼻孔灼熱等症狀,可加清熱涼血藥,如生地或金銀花。又當歸通便,故凡脾胃陽虛,而大便滑泄者不宜;如平素大便不實,需用當歸時,要加百朮、茯苓以制當歸之滑泄作用。方中之川芎味辛、性溫,歸類於活血藥,有活血、袪風、止痛之作用7。性味辛散,擅長於袪風,故對感冒風寒的頭痛以及風濕有關的偏頭痛有效。
白芍:味酸苦。臨床上用於治療腹痛、月經不調、崩漏、小腹不適或疼痛,有養血、鎮痛作用。
地黃:分為鮮地黃、生地,及熟地。生地性涼,用於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熟地性溫,用於補血滋陰。生地多服影響消化功能,為防其膩滯,可酌加枳殼或砂仁之理氣藥。熟地味甘而膩,久服有礙消化,可能有腹脹、腹瀉、胃納欠佳等反應,與砂仁(可養胃、醒脾)同用,可減少副作用。氣血虛弱的孕婦或胃腸虛弱,大便稀爛者,不要用生地。
總之,當歸可潤腸通便,故凡脾胃陽虛而大便滑瀉者不宜用。川芎、芍藥之用量要適宜,否則會造成出血量增加或月經忽然停止。又凡外感未清、消化不良、脾胃虛寒、大便泄瀉,不宜用熟地。四物湯則孕婦慎用、陰虛火旺所致的月經過多,崩中漏下,胎動漏紅慎用;脾虛便溏者勿服。大便溏泄,指大便不成形、水分多、排便次數多。

(二)加味逍遙散(丹梔逍遙散)3
出典:「證治準繩」。
組成:牡丹皮、梔子、柴胡各五分,當歸、白芍藥、白朮、茯苓、炙甘草各一錢。為粗末,加煨薑、薄荷,水煎服。
主治:肝鬱血虛發熱,或潮熱,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怔忡不寧,或頰赤口乾,或月經不調,或少腹重墜,小便澀痛。怔忡,指心悸的重症。心胸躁動,謂之怔忡;跳動往往上至心胸,下達臍腹。又名心忪、忪悸等,屬心悸一類,但又常為心悸或驚悸的進一步發展。多由陰血虧損,心失所養;心陽不足,水飲上逆;或突受驚恐所至。臨證以虛者為多。另,怔忡亦指心跳有恐懼感。
臨床應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經官能症、失眠多夢、更年期障礙、頭痛目澀、顴紅潮熱、自汗盜汗、食少神疲、婦女經前乳房或脅肋脹痛、月經先期量多色鮮紅,或少腹脹痛、低熱、疲乏食少。
方中之牡丹皮歸類為清熱、涼血藥5,7。其來源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乾燥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心包、肝、腎經。功效為清熱瀉火、涼血和血、消瘀。主治傷寒熱毒發斑、衂血、吐血、便血、骨蒸勞熱、閉經、癰腫、金瘡內瘡。參考用量為生藥飲片1.5-3 錢,濃縮中藥0.5-2 克。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方中之梔子(山梔子、山枝子)出「神農本草經」3,5。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angustifolia Nakai)及其同屬近緣植物之成熟乾燥果實。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肺、三焦經。期功效為清熱、瀉火、涼血,能使心肺之熱下行由小便出。主治心煩不眠、黃疸、濕熱身黃、口渴目赤、頭痛、吐血、衂血、淋病。參考用量為生藥飲片1-3 錢,濃縮中藥則用0.5-2 克。凡脾胃虛寒,無濕熱鬱火者忌用。

四、經期不適,例如經前乳房發脹、長硬塊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說明:「靈樞、經脈」此經脈循行乃自足大趾始(腳拇趾有個穴道叫大敦),沿著足背上行至內踝前一寸處,上行於脛骨內側緣,至踝上八寸處,交叉到足太陰脾經之後側,再沿著膝關節和大腿內側上行入陰毛之中,環繞前陰後,抵達小腹,再上行散佈於脅肋部,上到乳頭。乳房的發育與乳房疾病要從足厥陰肝經和足陽明胃經著手8,9。一從肝經補肝血,另一方面從足陽明胃經調整腸胃系統。
應用的方劑如加味逍遙散以及四君子湯、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健脾補氣的藥。單味藥如蒲公英、山藥、玉竹、黨參、黃耆、天花粉、浙貝母、香附、金銀花等。

(一)蒲公英3
出自「新修本草」,別名黃花地丁、奶汁草,基源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及其同屬近緣植物之乾燥全草。味甘苦性平、微寒,入肝、脾、胃經。功效為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主治乳癰、疔毒、腸癰、通淋。生藥飲片用量3 錢-1 兩,濃縮中藥則用0.5-2 克。注意陰症及瘡瘍已潰者忌服。

(二)天花粉3
出自「雷公炮炙論」。別名栝樓根、蔞根。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的根。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經。清熱生津、降火潤燥,排膿消腫。治熱病傷津、口渴,肺熱燥咳、咳血、消渴、黃疸。煎服8-12 克。另外還可以治癰腫,乳癰,痔瘻。

(三)浙貝母3
別名象貝母、大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verticullata Willd. Var. thunbergii (Miq.) Bak.的鱗莖。苦、寒。入肺、胃經。其功效為潤心肺、化燥痰、清熱散結,解毒。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痰多。肺膿瘍,胃、十二指腸潰瘍,瘰癧癭瘤、癰癤腫毒。煎服4.5-9 克。

(四)香附3
出「本草綱目」,別名香附子。有一句話形容香附「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塊莖。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經。功效理氣、解鬱,調經止痛。主治肝氣鬱滿、胸腹脹痛,腳氣,月經不調,癰疽瘡瘍。生藥飲片用量1.5-3 錢,濃縮中藥則用0.5-2 克;注意陰虛血熱者忌用。

(五)金銀花3,5
出自宋朝王默庵「履巉岩本草」。別名忍冬花、雙花、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花蕾。甘、寒。入肺、胃、心經。功效為清熱、解毒。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期,咽喉腫痛;治癰癤膿腫,丹毒,急性乳腺炎,闌尾炎。煎服9-30 克。

(六)玉竹3,5
出「吳普本草」。別名萎蕤、葳蕤、鈴鐺菜。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 的根莖。入肺、胃經。滋陰潤燥,除煩止渴。柔筋、強心。治熱病津傷,陰虛燥熱,乾咳無痰,心煩口渴。治消渴、多尿、遺精。參考用量為生藥飲片3-5 錢,濃縮中藥則為0.5-2 克。注意中寒便溏,痰濕瘀滯者忌用。

(七)紅鳳菜12
為民間用藥,也是食用蔬菜。為菊科菊三七屬的植物,別名紅菜、紅甕菜、栮菜、腳目菜。原生長在海拔600 至1000 公尺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林下,岩石上和河邊濕地。現也人工栽培作為食用蔬菜。味淡甘、性溫。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腫。應用於痛經、創傷出血、產後瘀血、腹痛。

五、經期抵抗力低,出現不適:小柴胡湯。

有些人生理週期一來,抵抗力相對會減低,容易感冒,出現很多的狀況。像這樣的現象稱熱入血室。熱入血室3:出自「傷寒論」。指婦女在經期或產後,感受外邪,邪熱乘虛侵入血室,與血相搏所出現的病證。症見下腹部或胸脅下硬滿,寒熱往來,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則胡言亂語,神志異常等。「金匱要略」有如下記載:「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婦人傷寒風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血室,指前人對血室有三種解釋-指衝脈、指肝、指子宮。

(一)小柴胡湯3,10
出典:「傷寒論」方。
組成:柴胡八兩,黃芩、人參各三兩,半夏半升,炙甘草、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
水煎,分三次服。
功能:和解少陽,益氣養胃。
主治: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耳聾、不欲飲食、脈弦而數、舌苔薄白等)。或婦人傷寒熱入血室見上證者。
六、子宮肌瘤、子宮腺瘤、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少腹逐瘀湯、桂枝茯苓丸、當歸芍藥散、龍膽瀉肝湯、當歸六黃湯、三黃瀉心湯等。

(一)桂枝茯苓丸2
原出典:「金匱要略」。
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藥、桃仁(去皮尖熬)各等份,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功用:活血袪瘀、緩消癥塊。
主治:
婦科—婦人宿有癥塊,妊娠胎動,漏下不止,瘀血痛經、經閉、子宮內膜炎、肌瘤、卵巢炎,輸卵管炎,更年期症狀,月經異常,帶下5
皮膚科—濕疹、蕁麻疹、皮膚炎、黑斑、面皰。
神經科—神經質、歇斯底里。
其他—前列腺肥大,高血壓、關節炎、神經痛、風濕病。
注意事項:孕婦及無瘀血者忌用,陰虛火旺者忌用。
附註:近代多用本方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症性包塊,子宮內膜炎,不孕症,以及子宮肌瘤等,屬於瘀血內停,經脈阻滯,久之成癥塊的病症,有一定療效。關於肌瘤、腺瘤、婦科腫瘤也有許多單味藥可應用,如活血化瘀藥、理氣藥之丹參、香附、澤蘭、三稜、牡蠣等等。以下簡單介紹幾樣。

(二)丹參5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乾燥根。味苦、性微寒、入心包、心經。作用為活血祛瘀、清熱除煩。主治心絞痛、經痛、血崩帶下、除煩熱、腸鳴、腹痛、驚悸不眠、癥瘕積聚、惡瘡腫毒。(癥瘕:婦人胞中有結塊,伴有腹或痛或滿,甚或出血者)。
參考用量為生藥飲片1.5-3 錢,濃縮中藥0.5-2 克;使用時須注意,無瘀血者慎服。

(三)牡蠣5
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Ostrea rivularis Gould)及其同屬近緣動物之貝殼。味鹼,性澀微寒,入肝、腎經。其功效為斂陰、軟堅、清熱、補水。主治虛勞煩熱,驚癇眩暈、虛汗、遺精、崩漏帶下、瘰癧癭瘤、脅下痞痛、金瘡出血。參考用量為生藥飲片3 錢-1 兩,濃縮中藥則為0.5-3 克。使用時須注意,虛而有寒者忌服。

(四)澤蘭5
為唇形科植物地瓜兒苗(Lycopus lucidus Turcz.)及其同屬近緣植物之乾燥全草。性味甘苦,辛微溫,入肝、脾經。功效為活血祛瘀,通九竅,利關節、調經、破宿血、頭風目痛、癰腫瘡膿、月經不調。參考用量為生藥飲片1.5-3 錢,濃縮中藥則用0.5-2 克;使用時須注意,無瘀血者慎服。
七、閉經,例如經閉、月經閉止:少腹逐瘀湯、左歸丸、桂枝茯苓丸、桃紅四物湯、聖愈湯、過期飲、女科柏子仁丸等。

(一)少腹逐瘀湯5,11
出典:「醫林改錯」。
組成:小茴香七粒炒,乾薑二分炒,元胡一錢,沒藥一錢研,當歸三錢、川芎一錢,官桂一錢、赤芍二錢、蒲黃三錢、靈脂二錢炒、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月經不調、少腹脹滿、血色紫黑。

(二)女科柏子仁丸3,5
出典:「婦人良方大全」。
組成:柏子仁1.8 克、牛膝1.8 克、卷柏1.8 克、澤蘭7.2 克、斷續7.2 克、熟地黃3.6
克。
功效:袪瘀通經。
主治:月經不調、瘀積不通、腰痠腹痛、目眩頭暈、經閉不通。
服法:每日三次,每次二克。

(三)聖愈湯5,13
出典:「醫宗金鑑」。
組成:當歸2.5 克、川芎2.5 克、白芍5.0 克、人參5.0 克、熟地5.0 克、黃耆5.0 克。
功效:補氣、養血。
主治:失血過多、氣血俱虛、煩渴燥熱、睡臥不寧、貧血、月經色淡血少、體倦少食。
服法:科中每日三次,每次1.5 克。一日飲片量25 公克。

參、總結

以上各方劑及單方,皆為月經常見疾病之用藥,需由醫師辨證論治,增減應用。當然還有許多的方劑及單方,本文謹擇類介紹。此外,臨床上濃縮科學中藥的使用非常廣泛,其使用方法及劑量,可參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藥常備藥品手冊(2009 年9 月)。

肆、參考資料

1. 劉越、劉山雁、劉泉。圖解皇帝內經素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
2. 李克光、楊百茀等。金匱要略。台北:知音出版社,1994:159-568。
3. 李永春等。實用中醫辭典。台北:知音出版社,1998:76-840。
4. 顏焜熒。常用中藥之炮製。台北:南天書局,1982:179。
5. 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台北市中醫醫院常用藥品手冊,2004:29-206。
6. 羅元愷、曾敬光、劉敏如等。中醫婦科學。台北:知音出版社,1997:479。
7. 戴新民。中藥臨床應用。台北:啟業書局有限公司,1988:56-308。
8. 張步桃。張步桃治大病。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4;240
9. 張步桃。張步桃開藥方。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2:242-243。
10. 李家雄。傷寒論診治入門。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0:124。
11. 王勳臣。醫林改錯。台北:集文書局,1975:109。
12. 李幸祥。台灣藥草事典。台北: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1999:(2)159。
吳謙等。新校本醫宗金鑑。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