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葡萄糖-6-磷酸脫氫(G6PD)缺乏症(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85期)
   記者:王筱萍
   日期:
 
   

 

 

 

 

引言

葡萄糖-6-磷酸脫氫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 deficiency),俗稱蠶豆症,是一種常見的先天X染色體性聯遺傳的酵素性疾病。G6PD缺乏症於1950年間,首先因觀察到某些非裔美國大兵服用 抗瘧藥primaquine後產生急性溶血性貧血而被發現。目前世界各地都有G6PD缺乏症患者,受影響者高達2億至4億人口1,2,尤以地中海沿岸、非 洲及東南亞地區住民居多。就過往認知上,應以男性患者居多,然目前已知女性患者略多於男性,女性除非兩個X染色體皆受影響,否則溶血反應一般較不嚴重3。 G6PD缺乏症涵蓋急性溶血性貧血、蠶豆症、先天非血球型溶血性貧血及新生兒黃疸缺乏症患者等,臨床上通常以溶血症候群來表現。一般患者除了因慢性溶血而 有偶發性貧血產生外,平日通常無症狀,但若接觸到外來的氧化性藥物、蠶豆、丸、紫藥水、磺胺劑,以及部份解熱鎮痛劑時,即可能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

 

G6PD在紅血球中扮演的角色

戊糖磷酸途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又稱已糖磷酸分流(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 HMP)是紅血球細胞產生醯胺腺嘌呤二核酸磷酸鹽(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hydrogen, NADPH)的唯一途徑。葡萄糖-6-磷酸脫氫(G6PD)在此途徑中,催化葡萄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使其氧化成6- 磷酸葡萄糖酸-δ-內酯(6-phosphoglucono-δ-lactone),並同時將菸醯胺腺嘌呤二核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還原成NADPH(圖一)。

紅血球中的血紅素(Hb)會和氧作用產生過氧化物(O2-)和過氧化氫(H2O2)等氧化劑,這些氧化劑亦可由外生性因子如藥物、感染所產生。一旦這些氧 化劑在紅血球細胞產生堆積,變會造成紅血球細胞功能喪失及死亡。為避免細胞受損,紅血球中的還原型穀胱甘(GSH)會與H2O2結合,並在GSH過氧化 (GSH peroxidase)的催化下形成水及氧化型穀胱甘(GSSG),同時NADPH可透過穀胱甘還原(GSSG reductase)將GSSG氧化還原成GSH,使得紅血球內的GSH能源源不絕。G6PD 是HMP 分流首要步驟之重要酵素,HMP 分流是 NADPH生成的重要機制,NADPH是GSH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重要輔,而GSH可保謢紅血球細胞免於氧化性傷害,一旦體內缺乏G6PD則將無法提供及有 效維持這樣的保護機制。

 

G6PD缺乏診斷

G6PD的診斷乃依據酵素功能檢驗結果,當紅血球中的G6PD酵素活性減少,就需考慮罹患此疾病的可能性。當病人於急性溶血反應後立即進行G6PD酵素活性檢測時,易有偽陰性結果,最好的方法是急性溶血發生後三個月再進行評估5。

 

G6PD缺乏之分類

G6PD 以含515個胺基酸之單元體型態(monomeric form)出現,然具活性的G6PD則為緊密與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結合之二聚體(dimer),與glucose-6-phosphate結合的是胺基酸205,胺基酸386與387則與 NADP結合有關。到目前為止,G6PD基因變異種已發現的超過四百種,世界衛生組織依據紅血球中的酵素含量及溶血程度將G6PD缺乏分類為五型,如表一 所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