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白血病染黴菌死亡7成,新一代藥物預防

發表於
   資料來源:鉅亨網
   記者:黃曼瑩
   日期:101年07月31日
 
   

 

 

 

如果醫院病房附近在敲敲打打裝潢包括更換天花板,住院的白血病病患要格外小心遭到黴菌感染,一項由台北某醫學中心所做的調查發現,院內感染中,黴菌感染的機率近17%(16.7%),也就是每6人即有1人恐染黴菌,且感染黴菌的復發率為3成,死亡率更超過7成,生命風險大增。

臺大醫院內科部骨髓移植病房主任唐季祿(左)提醒,白血病友要注意感染黴菌的關鍵期,長庚醫院感染科主任黃景泰主任(右)表示,新一代藥物可預防黴菌感染。

白血病是17種好發癌症中,預期壽命損失最多的癌症17.5年,臺大醫院內科部骨髓移植病房主任唐季祿表示,黴菌感染是白血病疾病惡化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在感染黴菌的關鍵期主要是在化療後21天或骨髓移植後100天。主要是因為由於白血病友長期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免疫系統受損、使用廣效抗生素後引起黴菌繁殖,或是因骨髓移植特殊療程藥物、移植後免疫抑制、移植體與受體之間的排斥作用等,因此特別容易感染黴菌。

此外,感染黴菌之後,約有8成5的患者無法確診,也增加治療上的複雜度,必需靠醫師經驗投藥。即使確定感染黴菌後,為維持病患免疫力,需先中止化療療程,積極投入黴菌清除治療,研究發現住院天數平均增加30天。

長庚醫院感染科主任黃景泰主任表示,當白血病友出現發燒症狀,80%可能起因於感染,其中黴菌感染,確診程序十分繁複。此類病人屬侵入性感染,入侵於人體肺部等各器官,即便經多次肺部X光片檢查、血液菌種培養、身體評估及理學檢查等檢測,患部檢體依舊採集不易,黴菌培養也耗費時日,在3個月內仍難以確診,甚至一直無法確診的也大有人在。

一名50多歲胡老師在14年前罹患白血病,在一年內的4次化療期間,竟有2次在化療後約21天出現高燒不退、喘到需戴氧氣罩,在菌種培養確定前,先施打抗生素抑制症狀;在黴菌感染確診後,當時即被投予抗黴菌藥物「抖抖針」,其所引起的副作用強烈,包含強烈發抖到病床都會跟著晃動,不得已化療立即中止,住院多延長了近2個月,經家人細心照護,在骨髓移植後目前已康復。

黃景泰主任進一步說明,根據2007年新英格蘭期刊最新研究指出,及早採新一代藥物預防黴菌感染,可降低33%致死率。以預防性用藥而言,建議「廣效型抗黴」、「副作用低」為第一線選擇,目前已有新一代口服抗黴藥物,可有效預防與治療多種侵入性之黴菌感染,與傳統抗黴製劑相較,副作用低,不易對腎臟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除了預防用藥,生活習慣也應該跟著改變,包括勤洗手、保持自身及環境的清潔,避免因氣候溫暖潮濕,而滋生黴菌,因此一定要保持清潔乾燥;飲食方面要注意衛生,避免吃生食、醃漬的食品,維持適當的睡眠與營養,增加免疫力,有效預防黴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