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月月痛,淺談子宮內膜異位症(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73期)
   作者: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劉玟琦 藥師
   日期:
 
   

 

 

 

一、前言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良性、慢性且和雌激素濃度有關之疾病,好發於年輕女性,臨床上依嚴重度而有不同症狀。痛經是常見的症狀,通常在月經來潮前,便有腹部不適抱怨,另也可能發生月經失調、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痛、囊腫破裂造成急性骨盆腔疼痛等。除子宮外,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能發生於其它部位,依發生部位而有不同表現,發生於肺部,則可能出現週期性咳血,發生於膀胱,則可能出現血尿症狀。

 

二、子宮內膜異位症之定義和病因

子宮內膜異位症指的是子宮內膜細胞或腺體於子宮內膜外部生長,屬慢性發炎疾病,會造成纖維化、沾黏和卵巢腫瘤。子宮內膜細胞為什麼會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呢?目前可能的理論包括逆行性月經、免疫失調和藉由血管及淋巴至身體其他部位。當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剝落成血塊,藉由子宮收縮將血塊排出時, 80%的婦女會發生血液逆流,並可能經由輸卵管到達腹腔,不過並非發生逆行性月經就會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通常還伴隨免疫力不足,免疫細胞無法吸收掉這些於腹腔生長的內膜細胞。另外藉由血管和淋巴系統,子宮內膜細胞可以遊走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胸部、肺臟或胰臟等。

 

三、症狀和併發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見的主述是疼痛,大多數病人曾有骨盆腔疼痛和經痛的情形。疼痛原因主要原因來自子宮內膜細胞沉積在卵巢、腸胃道表面或腹腔其他器官造成的發炎反應、過多的出血和神經系統的調節異常。例如,當侵犯了子宮壁,則形成子宮肌腺瘤(adenomyosis),造成子宮壁增厚壓迫神經而疼痛或經血過多,也可能壓迫到膀胱而有頻尿和腹脹感;侵犯到卵巢形成腫瘤時,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s),此乃因血液長期沉積而呈現咖啡色黏稠狀而得名,當腫瘤過大易發生扭轉而造成劇痛,一旦輸卵管受到侵犯,則可能導致管道水腫發炎,造成不孕。此外也可能侵犯陰道或腸道等造成疼痛不適。

不孕症婦女中有5-15%的婦女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嚴重內膜異位也易造成不孕的機率增加。目前可能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的沉積使腹腔液中巨噬細胞聚集和細胞激素的產生,導致慢性的發炎反應,影響精子的反應和受精卵著床的機會。

 

四、診斷

針對發生在骨盆腔附近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腹腔鏡是唯一確定診斷的方式,不過是侵入性的檢查方式,通常在開刀切除時確定診斷。另外,抽血檢驗卵巢癌指數(CA125)如果高於35U/mL,也是一個判斷依據,超音波則可以找出體內腫瘤的位置,而核磁造影(MRI)在診斷上效果有限。

 

五、藥物治療

止痛藥和改變月經週期之荷爾蒙藥物是常見治療藥物。目前並沒有大型隨機臨床試驗證實,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對於子宮內膜異位所造成的疼痛有顯著的止痛效果。普遍使用原因在於非類固醇止痛藥的價格低且對於一般經痛有不錯的止痛效果。至於荷爾蒙藥物部份,利用賀爾蒙藥物抑制雌激素生成或中斷卵巢荷爾蒙產生,造成類似懷孕或停經的生理狀態使異位內膜萎縮。以下是荷爾蒙藥物各論並摘要於表一。

 

口服避孕藥

適合輕至中度疼痛且計畫避孕的病人,可以每天使用口服避孕藥做治療,每日不中斷的使用會導致無月經,可以緩解月經來潮時的疼痛。建議先週期性使用,月經來潮第一天開始服用,連續使用21天,停用7天,以28天為一個週期,如果治療失敗可以改成連續性給藥。不過口服避孕藥可能會導致深層靜脈栓塞的問題,長期使用需多注意有無四肢脹痛、麻木或傷口癒合不易等情形。

 

Danazol

美國藥物食物管理局在1970年審核通過danazol治療子宮內膜異位之適應症。主要機轉是抑制腦下垂體釋放和合成濾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產生低雌激素和高雄性素的效果。使用兩個月後可以有效改善骨盆腔疼痛和下背痛等。常見副作用如熱潮紅、子宮點狀斑點、胸部變小和萎縮性陰道炎,此乃因低雌激素造成; 其他因高雄性素造成的有面皰、水腫、體重增加和多毛症。另danazol同時可用來治療良性乳腺炎和月經過多。(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