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錦囊》外感風寒熱加脾經濕熱、正氣虛,易發鼻竇炎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
   日期:101年05月29日
 
   

 

 

 

免疫力較差者易發生感染,引發鼻竇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醫師王玟玲表示,急性鼻竇炎可能因細菌、病毒感染造成。患者常見本身免疫功能低下狀況,易受到感染影響。中醫認為,患者常因外感風熱或風寒化熱,加上脾經濕熱,正氣虛弱而發病。

中醫師王玟玲表示,鼻竇分為上頷竇、篩竇、額竇和蝶竇。鼻竇炎是由細菌、病毒、黴菌或過敏反應等原因導致鼻竇發炎,分為急性、慢性。急性鼻竇炎為細菌感 染,或繼發於感冒的病毒感染,也可能由牙齒感染引起慢性上頷竇炎。此外,鼻竇炎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如在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包 含使用抗癌藥、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可能發生嚴重致命的真菌感染。

臨床症狀為鼻塞、流膿涕、鼻腥臭、鼻竇區腫脹壓痛,頭痛及嗅覺減退或嗅覺喪失,甚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此外,由於長期膿涕倒流至咽部和用口呼吸,產生慢性咽炎,可見咽痛、痰梗感、清喉嚨、耳塞、甚至聽力減退等症狀。

醫師表示,鼻竇炎在中醫觀點,認為多因外感風熱或風寒化熱,膽熱上犯,飲食不節、脾經濕熱,正氣虛虧、勞倦失度所致,而正氣虛虧更是外邪致病的主要原因。

中醫治療鼻竇炎,從通鼻竅著手。王玟玲醫師表示,急性鼻竇炎治療的目的是使鼻竇通暢,控制感染。因此,西醫治療急性、慢性鼻竇炎都使用抗生素,當藥物治療 無效時,須採取手術改善鼻竇引流及消除感染的組織。而中醫治療首先解除鼻竅的阻塞,並且控制感染、抗過敏、促進黏液纖毛傳輸及調節免疫。

王玟玲表示,臨床上用藥,可進一步辨證施治,內服中藥治療。治療大方向為清熱解毒、通竅排膿、健脾利濕、活血化瘀。依照病程發展,主要可將治療分為三期。 通常早期「熱象」較為明顯,風寒或風熱之邪經由口鼻入侵人體肺部後出現咽乾、咽痛、咳嗽等症狀。治療應以疏風清熱、宣肺通鼻竅為主。藥方可用如麻杏石甘湯 加減。

王醫師表示,而中期階段,患者多以「濕熱」為主,出現咳嗽、咽乾、膿涕、胸脘悶、倦怠無力、小便黃赤等的症狀。治療可配合清熱利濕、宣肺通竅。藥方可用如龍膽瀉肝湯、甘露消毒丹加減。

到後期階段,可見膿涕和肺熱之邪久病入經入絡,又耗氣傷津。患者呈現氣短乏力、語聲低微、面蒼白、自汗、惡寒、咳嗽、痰多等症狀。以肺、脾氣虛為主,可配 合補肺健脾、通鼻竅。藥方可用如參苓白朮散、玉屏風散。此外,可在各階段加入化瘀通竅藥,如紅花、川芎、赤芍等,配合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