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多重抗藥性細菌比例增,衛署籲勿濫用抗生素

發表於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王昶閔
   日期:101年05月09日
 
   

 

 

 

衛生署疾管局監測發現,過去一年在國內13家醫院,檢出16株帶有KPC抗藥基因的腸道菌,此菌由於抗藥性廣泛,僅次於NDM-1超級細菌,治療難度高,感染後有較高死亡風險。疾管局指出,近年抗藥性細菌有增加趨勢,醫院也有必要加強感染管控,並避免濫用抗生素。

前年某電視台外景攝影師在印度受到槍傷後在當地手術,回國接受後續醫療時,證實遭受曾稱為「超級細菌」的NDM-1腸道菌感染,疾管局同年將「NDM-1腸道菌感染症」列為法定傳染病,並展開大規模的腸道菌抗藥性監測計畫。

疾管局該項科技計畫召募國內13家醫院合作,過去一年,共蒐集檢驗512株腸道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氏菌、大腸桿菌、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等,最後共檢出16株腸道菌帶有抗藥基因KPC,比例約3%,清一色是肺炎克雷白氏菌,並未發現NDM-1基因蹤跡。

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KPC抗藥基因的腸道菌,會使「碳青黴烯類」的廣效抗生素無效,大幅增加治療難度,目前只剩磺胺類抗生素、老虎黴素以及健他黴素三種後線抗生素可用來治療KPC抗藥菌。

疾管局第五組科長黃繼慶指出,16株KPC抗藥菌中,有13株集中在北部兩家醫院,並造成感染個數較多的「群突發」事件,推測背後原因,可能與部份醫院未將染KPC抗藥菌病患適當隔離,病菌經由未徹底洗手、消毒的醫護人員,在病人間造成間接傳播。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指出,多重抗藥菌的發生成因複雜,醫院應更重視感染管制措施的落實以及環境清潔,並加強醫師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導與訓練,以保障病人安全,疾管局也將持續監測國內抗藥性細菌的趨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