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換之際早晚溫差大,一不小心可能就感冒了,此時常看到家長帶著小朋友到醫院看醫生,從藥局領回一堆花花綠綠的藥水或藥粉回家,就讓我想起小時候,總是認為藥很苦,所以吃藥時左閃右躲,甚至跑給媽媽追。隨著製藥工業的進步,許多兒童專用的藥劑應運而生,各大醫療院所開始積極推廣藥物不磨粉、使用兒童專用藥劑等用藥安全知識,家長們更開始注意起小寶貝們吃下肚的藥品品質、使用方式與要注意的相關資訊,所以在藥局發藥時,常會遇到心中充滿困惑的家長詢問兒童用藥相關問題,接下來針對幾個詢問度較高的兒童用藥問題,與大家分享正確的用藥觀念。
「這些藥,可以幫我磨成粉嗎?為甚麼不幫我們磨?」
把藥品磨成粉多少都存在著一些風險,台灣氣候潮濕,磨粉容易讓藥品吸濕,出現潮解、結塊而變質,影響藥效。此外一些因應特殊需求而設計的藥品劑型也不能磨粉。設計成腸衣劑型的藥品可避免藥品成分被胃酸破壞;長效錠則是希望藥品成分隨時間緩慢釋出,達到持續控制病情的效果;舌下錠服用時需整顆放置於舌下,經口腔黏膜直接吸收發揮藥效;若為油性成分,則大多製成軟膠囊方便服用,這些特殊劑型藥物,一旦磨粉,劑型被破壞,藥效將大打折扣。當然許多種藥物和在ㄧ起磨粉時,也可能會引起藥品變色或溶解等物理性交互作用,使藥物失去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使用磨粉藥包後出現過敏症狀,也無從辨別是因為哪一個成分引起的。俗話說「良藥苦口」,每種藥品或多或少都帶有些許藥味,把藥品磨成粉,小朋友願意吃藥的機率不增反減,讓父母每次餵藥都要上演ㄧ場與小寶貝的拉鋸戰,這樣傷身體又傷感情的作法,實非明智之舉。
「孩子這麼小還不會吞藥丸,除了磨粉之外,我別無選擇!」
自2007年起,財團法人醫療改革基金會就持續推動「兒童專用藥劑」,以保障兒童的用藥安全。現行大多數醫療院所都備有兒童專用藥劑,可依不同疾病需求與兒童個體差異選擇適合劑型,如液劑、糖漿、顆粒、咀嚼錠等。使用兒童專用藥劑的好處很多,不用擔心藥品磨粉後會有潮解變質的風險,保存藥品也比較方便,除部分藥品有標示需放在冰箱保存外,多數專用藥品放在避光、避濕、避熱及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即可。
兒童的藥品劑量是依體重計算,使用專用藥劑時,可搭配適當的量具量取藥量,遠比藥品磨粉分包的準確度高,在餵藥時更可降低小朋友對吃藥的恐懼。兒童專用藥劑多製成水果口味,提高兒童味覺接受度,願意乖乖配合服藥。另外,在藥品包裝上有清楚的標示,如藥名、製造日期、保存方式等,讓家長能更了解藥品的相關資訊,在用藥時能更安心。
「萬一沒有兒童專用藥劑,一定要磨粉,那該怎麼餵?」
如果是年紀太小而無法吞藥的小朋友,使用一般藥錠時,可以在家裡備個小研缽自行磨粉,建議當日磨粉當日使用,若一次只需服用半顆或四分之一錠的藥品,請先利用切藥器,將藥片切成一半或四分之一後再磨,或是先將當次用量之藥錠切成小塊,置於湯匙中,加入少量水壓碎後服用,特別注意的是,不要一次切完或磨完所有藥錠,避免藥品粉碎、受潮變質或劑量不均。若為學齡前或進入國小的兒童,家長可以開始讓他練習吞藥動作,一開始可以先將藥錠剝半後方便練習。有時候家長為了餵藥方便,會把藥品加入牛奶或飲料中,其實吃藥最好的飲品是溫開水,水可幫助藥品從口中順利進入到胃部,不會沾附在食道,更有助於藥品崩散吸收,牛奶中含的鈣離子可能會跟藥品結合,其他像是果汁、茶葉、咖啡、酒等飲品,都可能會影響藥品效果,所以不建議使用。
每個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為了讓小孩能平安健康長大,除了教育,孩子的健康更是家長相當關注的議題,「寶貝用藥,粉有問題」,瞭解了磨粉的壞處與選用兒童專用藥劑的優點,在這裡提供給大家「安全用藥三藥訣」:
1、藥量不多也不少:家長在看病時,應主動告知醫師小朋友體重、年齡、身高等基本資訊,便於開立正確藥量,使用量具量取藥品時,要確認量具上的刻度,同時正確測量,小朋友才能吃進適當的藥量。
2、好吞服、免吃苦:就醫時可以主動向醫師、藥師要求優先選用不苦、容易吞服的兒童專用藥劑,避免小孩因抗拒吃藥而吵鬧不休。
3、藥袋核對最重要:領藥時,記得核對藥袋上姓名、年齡、體重、性別、藥物種類及數量、用法用量等,是否正確無誤,不使用標示不清的磨粉藥及分裝藥水。每次使用藥物之前應再次核對用法用量是否清楚,藥袋上有許多藥品資訊,沒用完的藥品保存時請一併保留藥袋,勿任意丟棄。
要讓小朋友盡早遠離疾病魔爪,除了勤洗手、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之外,記得按時服藥、妥善保存並正確使用藥品,才能發揮最大的療效。無論如何,當你對藥品有任何疑問或不清楚使用方式是否恰當,都請你再跟藥師作確認以確保用藥安全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