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出國一般似乎最喜歡買藥,在美、澳等國零售賣場多可買到紓解身體不適的簡單藥品,日本目前已經開放了,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教授黃文鴻與各方專家學者期望超商開放販賣包括:感冒藥、止痛藥等乙類成藥,並強調應建立完整的藥品通路系統,提供民眾購買多元化藥品的服務,衛生署則表示,研議可給予民眾方便的措施,以立即紓解疼痛和不適,期盼在兼顧安全、不傷身前提下,有方便大眾的適度開放措施。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簡俊生副局長表示其贊成,但須在「不影響民眾用藥安全」前提下鬆綁法規,也是食品藥物管理局一直努力的方向。21世紀以來傳染病和慢性病漸增,民眾若能善用第一線藥物,對減少不必要浪費實有好處,會慎重考慮重新評估自我醫療、照護的基準,及考慮鬆綁流通管道。衛生署自92年起修訂「成藥基準表」,其修訂原則主要為:「如正確使用時安全無慮之藥品類別放寬納至乙類成藥,使其可在一般通路中販售,使用時有些微安全顧忌需經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者,則重新歸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並依據此原則修訂相關基準。
中華民國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代表建議, 除了便利性以外也顧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先考量能即時、暫時緩解民眾較有經驗容易自行判斷的不適症狀,如一般的腸胃不適、感冒、頭痛、過敏、暈車等所使用的非處方藥品作適度的通路開放,廠商應有嚴謹的配套管理。希望能參考其他國家做法以包裝大小、加強標示、通路管理及消費者用藥諮詢配套為鬆綁審核標準,應由藥商與販賣通路提出具體的配套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