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錦囊》痛風治療須因應關節變化配合調整臟腑虛實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1年01月04日
 
   

 

 

 

不忌口的痛風患者經常吃大魚大肉,結果造成痛風又再度發作。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林威全表示,在病理上,痛風引起的疼痛,通常是關節急性發炎所造成,主要原因是因為體內尿酸合成增加或在身體腎臟的排出減少,以致於引起血中尿酸濃度過高,結果在關節或軟組織中發生腫脹、疼痛,這就是痛風。

林威全醫師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痛風屬痺證的範疇,又稱為行痺、白虎歷節風等病名,這是指發作累及全身關節,以及疼痛的感覺就如同被白虎咬過一般,若病變反覆發作,久而久之將出現關節變形,這樣一來就屬頑痺的範疇。

林威全醫師進一步指出,罹患痛風的人,多數發生在三十歲以上的男性身上,初期症狀發作以踝關節、膝關節、趾骨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為主,尤其是腳大拇指的關節疼痛佔多數,如果置之不理且沒有改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痛風患者恐出現關節變形的情形,手指關節也可能出現疼痛。

不過,值得民眾注意的是,在急性發作後,可能過幾天後病痛就減緩或消失,以致於讓患者誤以為已經好了、恢復正常了就疏忽痛風的危害,若長期下來都沒有積極接受治療,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現尿路結石或腎臟受損,最後就演變成痛風性腎臟病變。

高尿酸是引起痛風的關鍵因素,病因可分為腎臟排泄尿酸不足、尿酸合成過多,或者是綜合兩種因素。如果是腎臟病患者常常會減少尿酸排出量,如果是習慣吃含有大量普林食物的人,則可能造成尿酸合成過多。

林威全表示,中醫認為,痛風的病因是臟腑失調,以致於形成「痰濕留滯」於關節或脈絡,或是局部「瘀血阻滯」所造成,進而關節發炎、腫痛,治療關鍵就在於因應關節變化同時配合用藥。

林威全醫師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治療上除了找出影響的外在病因外,也要配合內在臟腑的虛實進行藥物的調整,不過,最重要的部份是,醫師必須考量患者患處關節變化而配合用藥,例如關節突然紅腫、熱痛、拒按,稍微碰觸患處感到灼熱,得涼就感覺有緩解情形,像這種情況就屬濕熱病的表現,適合用龍膽瀉肝湯等藥方。

林威全醫師舉例,如果患處關節出現紅腫、刺痛,以及局部腫脹、皮膚顏色呈紫暗色,按觸的感覺有點硬,同時患處周圍可能出現硬塊結節的情形,像這種情況就屬瘀熱阻滯的表現,適合用桃紅四物湯等藥方;如果患者患處關節病變時間太久,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有舉步維艱、筋脈拘急、屈伸不順利等情形,適合用六味地黃丸等藥方。

建議痛風患者平常要做好保健錯失,在飲食方面,最好避免酒類及含有高普林的食物,包括內臟、菇類、蝦子、肉汁、貝類等食物,平常也要多喝水,不過,由於痛風症狀容易跟其他病症相混淆,以致於造成民眾產生誤會,因此,倘若民眾發現身體關節有腫痛情形時,最好趕快就醫診治,以免因為亂服止痛藥而延誤到治療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