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治病講究辨證 台灣主流為八綱辨證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0年10月18日
 
   

 

 

 

傳統中醫淵遠流長,流傳至今已累積豐富的治病經驗;如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就提到許多病症、養生、治病的法門,到了清代,還留下一本官方醫書《醫宗金鑑》,集合宮廷名醫所流傳下來的醫術,很多中醫治病都會參考許多古代文獻的做法。

中醫由於歷經數千年的發展,醫學理論流派眾多,治病的處方也不勝枚舉,不過可大致分為兩大派別,經方派時方派經方派的處方主要是由漢朝名醫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一書流傳而來,強調用藥簡單精準,經過辨證後,通常在短時間內就會有顯著的療效。但缺點是,若辨證稍有不當,不僅疾病沒有改善,更可能帶來其他副作用,使證狀更惡化或增加疾病複雜度

相較於經方派,時方派用藥強調面面俱到,隨證而變,臨變加減,所以藥方較為繁雜;優點是較不拘泥於一定的成方,每位醫師都隨著病情修正處方。但缺點是是單一患者成功的治療經驗較不容易用到其他的患者上,治療經驗的累積也較為不易。

經方派與時方派孰優孰劣的爭議一直都存在,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關鍵之處還是能不能夠把病治好,這才是患者關切的地方。每一個派別都有它的獨特之處,也都有不及之點,所以後來才又有其他派別的發展,像是強調人體正氣的扶陽派、溫病學派等皆是。

此外,辨證論治也是一門學問,為中醫特有的獨門祕訣,辨證時要依靠望、聞、問、切四診,用藥精準,患者就可早日痊癒,但辨證方式眾多,如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正邪二分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等。

目前台灣中醫以八綱辨證為主流,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衍生出更多變化,以了解患者病情對證用藥,甚至於視患者病情的差異,而有加減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