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桂枝與芍藥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41期)
   記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 吳旻峰 藥師
   日期:
 
   

 

 

 

漢代醫家張仲景撰著的《傷寒雜病論》,為其畢生臨床經驗之總結。所載方劑立法新穎,用藥獨特,組織嚴謹,化裁靈活。僅就其對桂枝芍藥配伍而言,意義深奧,應用廣泛,使用次數高達25次之多,是僅次於桂枝甘草配伍的藥物組合,同時也是其所創基本藥對中為後世使用最為廣泛者之一, 二者配伍的特點是能調和營衛;《內經》有「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的說法,營氣有化生血液、營養全身的功能,衛氣有防禦外邪入侵,溫養臟腑肌表,調節汗孔開合與控制汗液排泄的功能;營主脈中之血,衛主脈外之氣,所以又有「營陰衛陽」之說。1 一旦衛氣虛弱,防禦作用低下,則容易受外邪而發病,同時,營氣因失去衛氣的保護,隨著衛氣外洩而自汗,最終導致表虛且風寒。2現將此兩味藥及其配伍功能介紹於下。

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n cassia Presl的嫩枝,味辛、甘,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功用有:

一、通陽扶衛,善於宣陽氣於衛分,暢營血於肌表,故有助衛發汗,外散風寒之功。
二、辛散溫通,故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用於婦女經寒瘀滯,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諸症。
三、溫化心、腎、脾之陽氣,助心陽,通血脈,利水消腫,用於治療心脾陽虛,水濕內停,以致胸脅苦滿、心悸、氣短,以及水腫、小便不利等症。3

芍藥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之栽培種的根。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功用有:

一、味酸入肝,補血斂陰,性涼能清血中虛熱,以治血虛引起月經不調、痛經、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
二、入肝經能平抑肝陽,性微寒又兼清肝熱,以治肝陰不足、肝陽上亢,頭脹痛、眩暈、耳鳴,或煩躁易怒等。
三、既善養血斂陰,又長於柔肝止痛,為肝氣失和、肝血虧虛、胃脘疼痛、腹部攣急、筋脈失養所致諸痛證之常用藥。3

臨床上以桂枝芍藥配伍使用之常用方劑,歸納如下:

一、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療中風。桂枝芍藥配伍:一以解肌祛邪而調衛,一以固陰護正而和營。發中有補,散中有收,使辛散而不傷陰,酸斂而不礙邪,解表之中寓有斂汗養陰之意,和營之中寓有調衛散邪之功,以達「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二、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療厥證。方中桂枝辛溫能溫經通脈以祛經脈間客留之寒邪,又能宣通陽氣,鼓舞血行以暢血脈。芍藥酸寒能養血和營。故桂枝芍藥配伍能「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三、小建中湯:平補陰陽,緩急止痛療虛勞。方中桂枝辛甘化陽以溫陽氣,配芍藥酸甘化陰以養陰血,更善緩急止痛。

四、桂枝茯苓丸:化瘀散結,調和氣血療癥痼。方中桂枝溫陽化氣,和營而通血脈,芍藥除血痹,養營血。故桂枝芍藥配伍,有調和氣血之功。

五、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溫經通陽,和營斂陰止遺精。方中桂枝辛溫,溫經通陽,芍藥酸寒,和營斂陰,正如《金匱要略論注》所說:「桂枝芍藥通陽固陰」。

六、桂枝芍藥知母湯:祛濕行痹,通陽益陰療歷節。桂枝芍藥兩者合用,表裡兼顧,陰陽並調,有溫散而不傷陰、養陰而不礙陽之妙。5

相同藥物的配伍應用,於不同方劑中所發揮的功效特點有以上異同,在此略為介紹,讓藥師於調劑時有所了解。

參考資料

1、李德順。經方中桂枝、白芍調和營衛特點淺析。四川中醫,2008:125。
2、王綿之。方劑學講稿。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3。
3、張廷模。臨床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116、557。
4、趙建一。桂枝的藥理研究及臨床新用。光明中醫,2010:1546。
5、崔連有。張仲景桂芍配伍的意義及應用。光明中醫,20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