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口腔癌發現太晚 新免疫藥物提高33%存活率

發表於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
   記者:丁彥伶
   日期:100年10月12日
 
   

 

 

 

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口腔癌已是我國25歲至44歲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台灣口腔癌發生率也居開發國家之冠。但是口腔癌患者首次發現罹癌,就有半數屬於晚期,治療效果有限,一項跨國性的口腔癌新藥初步統計,在第2期臨床試驗追蹤3年半,患者整體存活率提高33%,該藥即將在台灣啟動第3期臨床試驗。

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暨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今(12)日表示,國人的各項癌症幾乎都在下降中,口腔癌不僅是少數在持續成長的癌症,而且年增加率達3.6%,年增率最多,居國內男性第四大死因,加上國內患者發現時多屬晚期、治療困難,因此亟需新的治療藥物。
 
這個新藥Leukocyte Interleukin(白介素類,簡稱LI)一種免疫治療的藥物,侯勝博說,醫界長久以來一直視免疫治療為癌症的未來趨勢。但目前為止,免疫療法應用於腫瘤治療上僅延續「輔助治療」,只實驗性的用於治療失敗的病例,這些患者在經歷手術、放療、化療、再次化療的摧殘,自身免疫系統早已殘破不堪,以致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
 
因此,這個新藥的臨床試驗是全球首次把免疫療法放在傳統治療之前,研究「先導免疫療法合併標準療法」與單獨使用「標準療法」,對於晚期原發性鱗狀上皮細胞口腔癌及軟腭癌病患的效果。研究時先讓患者使用LI免疫藥物,先行加強患者免疫力,同時削弱腫瘤活性,之後再施以標準療法,評估先接受LI免疫治療患者的整體存活期,和採用標準療法患者的差異。
 
新藥LI是從健康者血液中發現的多種細胞激素所組成的生物免疫製劑,治療方式是退冰后,直接注射在腫瘤周圍及頸部受浸潤的淋巴結組織,手術前每周施打5 次,連續治療3周。侯勝博說,據第1、2期國際臨床試驗證明,此治療方式與新藥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約12%受試者的腫瘤在治療一個月內完全消除;病理組織切片亦顯示受試者癌細胞平均約半數以上已消滅,在第2期臨床研究後續追蹤3年半存活率亦平均增加33%。
 
侯勝博說,LI其實可以應用在許多癌症方面,藥廠代表則表示,會特別選擇用在口腔癌治療,是因為在美國口腔癌病例少,是缺乏治療藥物的「孤兒癌」,因此可以快速通過。這項新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最新核准,除美國及台灣外,全球還有加拿大、波蘭、匈牙利、俄羅斯、以色列及印度等6國,也參加這次的第3期臨床試驗,國內7家教學醫院10月起已開始進行,預計收88名符合試驗條件的口腔癌及軟腭癌患者,全球預計共納入880位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