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健康之鑰》中藥調脾胃 道聽途說方不可靠反有礙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0年09月20日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臻瑋表示,中藥調理腸胃包括吃不下飯、過度肥胖、便秘、腹瀉、腹痛、營養不良、生長遲緩、轉骨期調理、病後調理等,但門診中曾有民眾急著想要健脾開胃,自行買中藥材或經由其他人推薦一堆補藥,服用後反愈補愈大洞。

林臻瑋醫師舉例,民間流傳反覆感冒或過敏體質者應該服用人參黃耆等補氣的中藥材,殊不知人參黃耆為益氣藥,如果不是氣虛者最好不用或少用,因為味甘而厚膩,有窒滯的缺點,用藥不當或過量不但不能健脾,反而礙胃。

此外,傳統中醫認為小朋友「脾常不足」,意思是說脾胃未臻完善,消化吸收功能還不健全,也就是「腸胃比較虛」的意思,這些小孩對外界寒暖適應力較差,飲食又不知道節制,愛吃燒烤、油炸等燥熱食物,或是喝太多甘甜、冰涼的飲料,久而久之,自然容易感冒、胃口差,或是病後脾胃更虛。

家長又給子女服用過多的補品或轉骨方,在腸胃吸收功能不佳的狀況下,恐怕只會讓腸胃負擔更重而於事無補。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掌管消化與吸收功能,同時也是一切氣血化生的來源,也跟免疫功能有關,所以身體要遠離疾病的威脅,擁有健康的脾胃絕對是不可或缺。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便祕是指三天以上排便一次,或是雖然有便意但卻解不出來。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三元表示,經常有便祕現象的民眾,飲食有宜也有禁忌,如忌食含蛋白質和鈣質過多的食物。

陳三元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改善便祕的情形,忌飲食過於精細的食物、忌偏食、抽菸、喝酒,以及忌食辛辣類或刺激性食物,例如羊肉、雞肉、咖啡、濃茶、辣椒、生薑、大蒜、香菜等皆是。另外,糖也不可以吃太多。

經常便祕的人少吃脹氣難消化食物,如乾豆類、洋蔥、土豆、甜食等;可多吃含纖維較多的蔬果如芹菜、韭菜、蘿蔔、菠菜等蔬菜;香蕉、芝麻、蜂蜜、花生油、胡桃、松子、麻仁等有改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