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柴胡疏肝湯與柴胡清肝湯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36期)
   記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 蔡邱轔 藥師
   日期:
 
   

 

 

 

柴胡疏肝湯」與「柴胡清肝湯」是臨床常見中藥方劑,前者為四逆散枳實,加香附陳皮枳殼川芎而成,主治肝鬱氣滯証1;後者為溫清飲(四物湯黃連解毒湯)加柴胡連翹桔梗牛蒡子天花粉薄荷等散風熱之品,主治肝、膽經之火實熱證。2

柴胡疏肝湯」方源於《證治准繩》引《醫學統旨》,由陳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香附枳殼(麩炒)芍藥各4.5克;炙甘草1.5克等組成,效能為疏肝解鬱,行氣止痛3。主治肝氣鬱滯、肋疼痛,寒熱往來,曖氣太息,脘腹脹滿。中醫理論「肝氣鬱滯證」多由感受邪毒後,情志失調,肝氣鬱結所致,患者常右或兩脹痛,胸悶腹脹,易急躁,時時嘆息。舌質略紅,苔薄白,脈弦4。其中肋脹痛,急躁易怒,舌紅,脈弦,是此證型的辨證要點,「柴胡疏肝湯」為「肝氣鬱滯證」治療的常用方劑4。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對「柴胡疏肝湯」配伍提出精闢解析。柴胡為常用疏肝藥,為主藥;陳皮枳殼香附子,芳香順氣,養健脾胃;川芎芍藥活血化瘀1。諸藥配伍共達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作用,使肝氣條達,血脈通暢,營衛自和,而痛止,寒熱除1。臨床兼有表證者加薄荷葛根菊花,以助解表透邪;若兼胸痛者加丹參鬱金檀香,以活血行氣止痛;若兼口苦、口渴者加白茅根黃芩梔子沙參,以清熱養陰5

柴胡清肝湯」方源於《醫宗金鑒》,由柴胡2.0g;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桔梗牛蒡子天花粉薄荷甘草各 1.5g所組成,效能為疏肝清熱2。主治肝膽經及三焦之實熱證,症見胸不舒,寒熱往來,口苦,咽乾,咽痛或耳鳴耳痛,皮膚瘙癢,或婦人帶下陰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浮數6。本方係重用柴胡,取其疏肝之功,並領諸藥入肝經;並用四物湯養血以柔肝,其中熟地易生地、取其清熱之功較強;另用黃連解毒湯清熱解毒,治一切火熱之證,並用薄荷連翹牛蒡子桔梗疏風清熱,解毒,利咽;天花粉,清熱化痰,潤腸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肝解毒,散風除熱之功效6

柴胡清肝湯」為「和血疏肝清肝」的常用方劑,用於皮膚淺黑色、腹部肌肉緊繃、手掌及腳底潮濕等症狀之小兒,亦可當作體質改善藥,與其他處方併用2。臨床兼有肝邪風熱者加羌活、荊芥;若兼化膿性扁桃腺炎者加山豆根射干玄參;若兼惡寒發熱者加桑葉菊花6

參考資料

1. 孫世發。名方配伍分析及應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21-423。
2. 木下繁太郎。中藥小百科。建宏出版社,1995:173-177。
3. 李慶業、楊斌。方劑學圖表解。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6-147。
4. 周九如。中醫方劑圖典。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6:136。
5. 林政宏。一目了然學方劑。旭昇圖書有限公司,2006:90-91。
6. 張次郎、賴秀麗。常用方劑辨證應用。天一藥廠股份有限公司,20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