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 - 消化性潰瘍的用藥照護(上)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第1715期
   記者: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張絜文 藥師
   日期: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而國人每年亦有約百萬人因為消化性潰瘍就醫並且用藥,與消化性潰瘍有關之胃癌更是高居94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第5位,身為藥師的我們應責無旁貸作好相關用藥照護以維護民眾健康。

消化性潰瘍的定義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組織內層已受到侵蝕甚至形成潰瘍的情形。通常發生在胃(稱胃潰瘍,gastric ulcer)或十二指腸(稱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

消化性潰瘍的成因

形成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兩個原因為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與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NSAIDs),分別敘述如下

(1)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也就是大家所知的H. pylori,是人類最常發生的慢性細菌感染,保守估計全世界約有一半人口的胃中存在著幽門螺旋桿菌,但令人驚訝的是它的重要性直到1982年才被學者察覺,發現這細菌會造成胃的某些問題。

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會造成胃與十二指腸正常環境的一些改變,特別是它會破壞黏膜層造成某些酵素與毒素的釋放,間接或直接傷害胃或十二指腸的細胞。這些改變使得胃腸組織變的較脆弱而容易被消化液(如胃酸)傷害,漸漸讓胃壁或腸壁慢性發炎造成胃炎(gastritis)或腸炎(duodenitis),大部分的人此時可能沒有症狀產生,然而某些人卻會演變成嚴重的問題,形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2)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

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因素除了H. pylori外,NSAIDs佔了其餘絕大部分因素。有5%-20%的病人在長期使用NSAIDs後可能導致消化性潰瘍,這種情形較常見於老年病患、病人本身有潰瘍或腸胃道出血的病史、或者病人正在使用類固醇或抗凝血劑的狀況。

NSAIDs包括處方藥與指示藥如aspirin、ibuprofen、naproxen等成分都可能導致消化性潰瘍。而NSAIDs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因子則在於NSAIDs的化學結構、使用劑量與使用持續期間、病患個人因素等。

(3) 其他可能引起消化性潰瘍的藥物

類固醇(Steroids)、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 與化學治療藥物 (如靜脈注射5-FU)。

(4) 其他因素

單只有H. pylori感染或只使用NSAIDs皆不足以造成消化性潰瘍,基因和環境也是原因之一。其他如抽菸與酒精濫用則會增加潰瘍的風險並影響潰瘍的瘉合,心理壓力與飲食也有可能導致潰瘍的原因之一。

消化性潰瘍的症狀

消化性潰瘍典型的症狀就是上腹疼痛(epigastric pain),有時被認為是消化不良(dyspepsia),這樣的表現大部分跟H. pylori所引起的潰瘍有關,通常這樣的症狀病人會敘述成如飢餓般的頭痛。

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症狀相似但有些不同,十二指腸的疼痛發生是有週期性的,這樣的疼痛可能是間歇性的,可能在幾週到幾個月內發生一次,每次持續數週。這兩種潰瘍都可能有噁心與嘔吐症狀,而且可能短暫的發生在吃完東西甚至數小時後。

潰瘍的位置會影響其臨床表現,如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會藉由吃東西、喝牛奶或制酸劑緩解,相反的,胃潰瘍的疼痛則在吃東西數分鐘(通常5-15分鐘)後出現,直到胃排空疼痛才消失。此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胃酸逆流容易與潰瘍引起的消化不良混淆,但症狀主要還是跟胸骨後灼熱或胃酸逆流有關。

一旦發生消化性潰瘍併發症,如急性穿孔,病人會嚴重腹痛甚至休克;若是出血,會有血便、吐血或咖啡色嘔吐物、貧血等症狀;如果是幽門阻塞,則會有打嗝、噁心、嘔吐、體重降低等症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