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遭受新冠病毒威脅,中研院院長廖俊智2月召集國內學研單位成立「COVID-19合作平台」,分進合擊加速研發進度。在許多科技大國如火如荼地研發特效藥物之際,中研院陳榮傑團隊已在2月成功合成當前最有希望對抗新冠肺炎的候選藥物「瑞德西韋」。然而,屬於新藥的瑞德西韋仍需等待控制安慰劑的雙盲試驗結果,才能確認其療效。因此,全球科研單位皆同步尋找更多可能備選藥物。
在「COVID-19合作平台」內,由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副主任謝興邦擔任召集人的「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研究小組」,採取「老藥新用」策略,從健保學名藥下手,期待從過去藥物及時找到有效解方。
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梁博煌、陽明大學副教授黃琤和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李景欽,針對關鍵蛋白酶或聚合酶建立篩選平台;梁博煌已從上百種化合物中,篩選出新冠病毒類蛋白酶抑制劑,證實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則建立腺相關病毒的動物模型,尋找可以直接將病毒拒於細胞外的藥物,或病毒進入細胞後的抑制藥物。
但面對新冠病毒的高突變率,未來可能衍生出好幾種劇本:其一是如皰疹病毒般,感染後病毒不會被根除,而是進入「潛伏期」,一旦身體免疫力下降,症狀就會復發;其二是辨識難度提高,未來病毒突變到難以與其他疾病辨認時,一次給予不同症狀治療的雞尾酒療法可能成為主流。但運用老藥新用策略,謝興邦評估,全球最快幾個月內可能找到有效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