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腸胃型感冒、不潔食物造成感染,治以服藥為主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記者
   日期:11月16日
 
   

 

 

 

執業中醫師呂庶熙昨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腸胃炎是受到外邪、飲食所傷而致病,也就是腸胃型感冒、不乾淨食物所造成的感染現象,治療上以內服藥物為主,倘若突然腸胃痙攣或腹部絞痛,可以重壓合谷穴以便止痛解痙,按壓力道稍重,否則不會出現作用。

合谷穴就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也就是俗稱虎口的地方。呂醫師指出,除了腸胃型感冒之外,大部份腸胃炎都跟吃下不乾淨食物有關,通常在餐後四至六小時發作,初期腹部感到陣陣絞痛,接著連續嘔吐、拉肚子,每次嘔吐或腹瀉之後,腹部絞痛可能稍微舒緩,但是大約半小時後,可能又開始腹痛、上吐下瀉。

呂醫師指出,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治療對策,比如腸胃炎急性期造成患者上吐下瀉劇烈發作,常用葛根芩連湯、藿香正氣散、胃苓湯等複方,這些複方當中,蒼朮、黃連、藿香、黃芩、黃柏等藥材具有止吐或抗菌等作用。

中醫治療腸胃炎,倘若患者沒有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疑慮,較不傾向給予止瀉劑,必要時甚至給予緩瀉劑或催吐劑,加速把毒性物質排出體外。

腸胃炎症狀稍微緩和之後,適合搭配參苓白朮散、香砂平胃散、保和丸、安中散等中藥複方,以便加速腸粘膜再生,以及調節腸胃蠕動,達到健胃整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