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國際老人日─安心迎向銀髮生活,生理、心理及社會面向的『最適化』,老人得以在無歧視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獨立自主且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
   文:黃倩茹
   日期:10月19日
 
   

 

 

 

聯合國自1991年起,將每年10月1日定為「國際老人日」,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世界人口高齡化的議題。

2012年,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日本東京舉辦人口老化座談會,會中提出報告,呼籲各國政府建立老人安全網,提供老人收入安全、足夠的醫療和社會服務,藉著完全實現人權和基本自由,各地的人都能有尊嚴、安心度過晚年,享受生活。

臺灣人口老化腳步 又快又急

全世界都面臨了人口老化的問題,臺灣當然也不例外。自1993年9月起,臺灣進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長者占全臺總人口的7%。並且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估,臺灣老人人口將在2018年達14%,進入高齡社會,並在2025年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法國的老人人口從7%到14%,歷程127年,美國是72年,英國47年,相較於其他歐美國家,臺灣從高齡化社會邁向高齡社會的腳步,走得又快又急。在衛生福利部擬定的老人政策中,最核心的內涵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面向的『最適化』,老人得以在無歧視的環境中積極參與社會,獨立自主且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各國進入高齡社會精力時間

因此,除了健康老人的照顧關懷方案外,政府也積極推動長期照顧制度,從1998年開始,推動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長照1.0)」,以及之後將陸續上路的「長照十年計畫2.0」,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發揮社區主義精神,讓失能的國民可以獲得基本服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安心享受老年生活,減輕家庭照顧負擔,同時間並向前端優化初級預防功能,銜接起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老人健康福祉,提升生活品質,讓老人活得健康又快樂。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世界一級棒

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表示,臺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這代表臺灣只有很短時間可以預備。林依瑩細數了當前我國老人福利政策,2005年5月18日,行政院核定通過「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期望利用社區空間、資源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促進社區老人身心健康,發揮初期預防照顧功能,建立連續性照顧體系,同時間,也結合有意願的團體參與設置,由當地民眾擔任志工,發揮社區自助互助照顧功能,並落實在地老化及社區營造精神,建立社區自主運作模式。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政策上路迄今11年,到目前為止,全臺灣約設置有2,50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林依瑩期許,未來每年可以新增500個據點,並在10年後達到全臺灣各個村里,都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理想目標。

在實務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發揮了關懷訪視、電話問安、餐飲服務、健康促進的功能,有許多長輩在參加據點活動後,發現自己與親友間的互動頻率明顯提升,也結識了更多朋友,生活網絡擴大,更重要的是,身體健康狀況有正向改變,就醫頻率下降。

走訪世界各地老人相關機構,林依瑩說「臺灣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真的是世界一級棒!」。

她在美國加州參訪的Senior Center,有提供老人共餐服務,林依瑩與其中一位長者聊天,才知道他每天要開1個多小時的車,才能來到Senior Center;在芬蘭參訪的祖母俱樂部,看到近50位的老奶奶們齊聚一堂,縫製手工藝品送到印度,活動內容項目比較單一。相較之下,臺灣遍布村里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讓長者能夠就近獲得服務,絕對是難能可貴的。


林依瑩強調,長輩需要的服務,最重要的是「可近性」,能夠讓長輩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得到服務,是最實在的。當然,她也希望目前既有的社區照顧服務據點能夠提升服務範圍,從服務時間的涵蓋率,乃至於不只是提供生理的照顧、問安的關懷,還能夠讓長者感受的自我實現的意義。

高齡友善城市打造銀髮宜居生活圈

2010 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健康署)呼應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活躍老化」與「高齡友善城市」概念,在全臺推動「高齡友善城市」計畫,積極打造臺灣成為高齡友善社會,以八大面向為基礎,協助各縣市政府檢視現有老年人的生活環境,針對城市軟硬體不足之處,提出改善方案與建議,進而達到高齡友善城市的目標;2013 年,全臺22 個縣市皆加入「高齡友善城市」計畫,宣誓打造銀髮宜居生活圈。


林依瑩說,在國外參訪時,大家對於臺灣這麼一個小小的國家,卻有這麼多的城市加入「高齡友善城市」計畫,感到非常讚嘆。不過,林依瑩觀察到,臺灣基礎公共建設在公共空間中數量有限的無障礙電梯,每次只能乘載少量的輪椅,可以想見,未來一旦使用輪椅的老人人口大增,在無障礙電梯前可能就會大排長龍。又或者,都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便捷,適合老年人口運用,但是非都會區的公共交通系統並沒有如此綿密,相對地就限縮了老人自主外出的可能性,建議可盡快規劃硬體設施擴建,以因應未來逐漸增加之需求量。

從生理、心理到自我實現 全人的銀髮生活

2011年健康署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這是國際間第一個由政府推動的認證,希望讓長者在行動、心理上都沒有就醫障礙,創造符合長者需要的友善、支持、尊重、與可近的療癒環境,營造讓長者能獲得最大健康可能的照護環境,縮短失能期間,提高個人生命價值。截至今年5月底,臺灣已有213家醫療院所、照護服務機構獲得「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對長輩的預防照顧做得好,自然能夠減低長期照顧的需求,如此一來,社會才有能力承載大量的銀髮族。重視身、心健康與長輩的自我實現,弘道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一直以「弘揚孝道─微孝教育」、「社區照顧─預防照顧與長期照顧」和「不老夢想─自我實現」為主軸,服務長輩、傳揚家庭親情,並讓長輩走出家門,在自我實現中發現銀髮生命的新動力。

「阿公阿嬤活力秀」原由弘道基金會推動,後來國民健康署將其擴大為全國性的活動,鼓勵全臺灣的長輩走出來。林依瑩分享,有位阿公第1年來參加時是坐著輪椅來,第2年是拄著拐杖來,第3年,阿公走路進會場,看著阿公一年一年在體能上的進步、情緒上的開闊,都讓她深信預防

照顧對於長輩的重要性。

同時間,林依瑩也努力推動「國際工作營」,召募海外志工,走進社區,以營隊模式,拉近青少年與社區、老人間的距離,也拉近海外志工與臺灣的距離。她表示,藉由營隊帶動社區,吸引更多社區居民的注意,一同來關心社區長輩。整體而言,林依瑩認為政府應該著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未來發展,將預防照顧作好,讓老人活得開心又健康,才是真正創造社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