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 - 腎移植病人照護(中2)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85期)
   文: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 鄒宜芬藥師
   日期:09月26日
 
   

 

 

 

移植術後醫療相關問題(續)

(2) 低血鎂

低血鎂的發生被認為與calcineurin引發下調節腎臟鎂離子通道造成鎂離子的流失。嚴重低鎂血症的病人可能會感到虛弱,並有心律不整的風險。

(3) 糖尿病

稱為移植後新發生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NODAT)。NODAT發病率較高的原因如下:移植腎臟較固有腎臟更有效的代謝及排除胰島素、移植腎的糖質新生、免疫抑制療法造成血糖異常、固有風險因素(例如遺傳或代謝症候群)增加患者罹患糖尿病,往往發生於移植後前幾個月。移植後的前四週,每週監測空腹血糖。移植後第一年於第3、6、12個月監測空腹血糖及HbA1c,之後則每年監測一次。許多中心主要監測血糖,並只對血糖異常的患者監測HbA1c。當監測出異常的HbA1c,需重複檢測來驗證。治療開始及目標依據美國糖尿病治療指引。大多數患者需要除了飲食習慣改變、運動、減重及血糖藥物治療。

對於一些患者,可以透過免疫抑制劑療程的改變,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類固醇、CNIs、mTOR抑制劑都可能產生不利血糖控制的影響。減少或停止這些藥物,有助於異常血糖值的校正。

(4) 感染

感染是導致腎移植後死亡的主因。移植患者易受常見和伺機性感染。感染最可能發生在第1-3個月之間,這段期間誘導治療和脈衝類固醇最大免疫抑制效果。只要患者有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就會存在感染的風險。

.常見的感染:如一般成年人、移植後半年以上病人,常見感染為上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若出現常見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與大部分病人治療方式相同,若出現非典型症狀(如呼吸困難)或需要長時間的恢復應該交由移植臨床醫生進一步的評估。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見腎移植後的細菌感染,建議避免延長導尿管置放。

.伺機性感染:伺機性感染的增加可能與免疫抑制患者生存期延長相關。移植後感染相關診斷與治療指引已經建立。影響腎移植術後之常見病原包含巨細胞病毒(CMV)、多瘤病毒(BK和JC病毒)、肺囊球菌肺炎。

.疫苗接種:移植後的病人不應該給任何活的或活性減毒疫苗,不活化疫苗接種被認為是安全的。

(5) 貧血

在移植術前或術後不可避免貧血的發生,可能原因有:手術間血液流失和發炎導致延遲移植腎功能(delayed graft function),誘導和免疫抑制治療的效果引起骨髓抑制和促紅血球生成素刺激劑的突然停止。移植後6-12個月內貧血可獲得改善。貧血也可能會因為移植腎功能下降、免疫抑制劑、抗病毒劑、感染和使用ACE inhibitor(ACEI)或ARB再次發生。持續性貧血可以利用全血球計數持續密切追蹤。若血球計數穩定的患者出現顯見原因的貧血,如腎功能是否惡化、近期使用ACEI或ARB等,須進一步釐清貧血的原因。

(6)心臟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腎移植接受者死亡和移植腎損失的主要原因。危險因素包括末期腎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貧血和肥胖症,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可能引起或加劇這些風險因素。

.高血壓:約有50%~80%腎移植患者罹患高血壓,在一些常見治療指引可能更加嚴格將治療目標訂於130/80 mmHg。高血壓與較差的長期預後有關,包括移植腎損失。CNIs和類固醇引起血管收縮和鈉滯留、體重增加和礦質皮質激素的作用,增加高血壓的發生。

.高血脂:血脂異常常見於腎移植患者,同時是主要危險因素並降低移植腎存活。sirolimus、CNIs和類固醇的使用可能引發新發生或加重血脂異常。美國腎臟基金會 K/DOQI指引建議,所有成人和青少年移植患者於移植後六個月、一年及之後每年接受血脂檢測(包含空腹總膽固醇、LDL、HDL及三酸甘油脂)。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