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黃柏的臨床應用劑量(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74期)
   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 - 黃學文藥師
   日期:07月11日
 
   

 

 

 

前言

黃柏為常用中藥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醫別錄》則稱為黃蘗。1性味苦、寒,歸膀胱經。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痣、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瘡。臨床應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盜汗遺精。多生用跟鹽炙;生用苦、燥性寒,瀉火解毒和燥濕作用較強;鹽炙可緩和其苦燥之性,增強滋陰降火、退虛熱作用。2

基原

黃柏為芸香科落葉喬木植物黃蘗(關黃柏)(Phelloendron amurense Rupr.)、黃皮黃樹(川柏)(Phellodron chinense Schneld.)、台灣黃柏(Phelloendron wilsonii. Hayata.et Kanehira)除去栓皮的樹皮。關黃柏主產於遼寧、吉林、河北等地;川黃柏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北、雲南等地。而台灣黃柏是台灣特有種,依指標成分berberine含量來看,台灣黃柏含量較優良,其小蘗鹼含量通常在4%,這跟台灣日照陽光強有關。一般採收黃柏是清明前後,剝取樹皮,刮去粗皮,曬乾壓平,潤透切片或切絲,生用或鹽水炙、酒炙、炒炭用。3

黃柏臨床劑量分析

根據古代典籍將黃柏在方劑中劑量記載加以整理,並列出黃柏最常用劑量上限、下限、最大量、最小量及平均用量如附表。

(待續)
(本文作者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