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 - 漫談兒童川崎氏症成因及治療(下)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72期)
   文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 王筱萍藥師
   日期:06月27日
 
   

 

 

 

治療(續)

IVIG是由曾患過川崎氏症者所捐贈之血漿,經歷過一系列的程序所分離出來的生物製劑,因此,可能會有潛在的毒性物質-異構凝集素(isoagglutinins)影響治療。這項毒物的影響就是溶血反應,通常在輸注後5-10天內發生,溶血的風險與劑量相關,特別是使用超過一次劑量者,其他可能發生的副作用還包括頭痛、輸注反應、腎病變及少見嚴重過敏反應。血液製劑長期最受人關注的就是可能會有潛在血源性病原體傳播,但目前製程透過一連串殺菌過程,包括冷凍乾燥、滅菌等已大大減少這項風險。

Aspirin

Aspirin 因具有抗發炎和抗血小板作用,所以與IVIG一同用於川崎氏症急性期治療,治療建議劑量是30-100 mg/kg/day,分四次使用。排除其它引起發燒的原因,川崎氏症者持續性發燒通常是顯示病人有血管炎正進行中,持續性發燒或復發,可視為病人發生動脈瘤 (coronary arteries aneurysms)的危險因子之一, 一旦病人持續48小時不再發燒,則aspirin應轉換成低劑量使用,建議劑量範圍為3-5 mg/kg/day,以維持抗血小板作用,低劑量使用應持續至急性發炎之生化標記如血小板和CRP的數值恢復至正常值即可,除非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有動脈瘤異常。aspirin治療之風險是低的,目前可能的風險包括肝炎、暫時性聽力喪失、與劑量有關之溶血和極少見的雷氏症候群 (Reye syndrome)。

類固醇

雖然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IVIG結合類固醇治療通常可進一步改善川崎氏症的結果,尤其是高風險患者。投與methylprednisolone時,建議劑量為2 mg/kg/day,每日最大劑量為60 mg,分三次投與,連續治療5天,之後轉換成口服 prednisolone,一旦CRP指數恢復正常,應逐步調整給藥劑量,相較於採用標準療法的病人,這樣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發生動脈瘤的機會。

進程及監測

極少病人會因川崎氏症而死亡,長期罹病率則與冠狀動脈受影響程度有關。臨床上,照護者應於病人最終一次發燒後,仍持續每6小時量測一次病人的體溫,連續達48小時,且於減低aspirin使用劑量後,仍需維持一天至少量測一次至7-10天後下次回診前,若有發燒症狀,則建議提前回診,確認引起再次發燒的原因及進行適當處置。

疫苗施打建議

然而,雷氏症候群與病毒感染有關,特別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等病毒,尤其是正使用aspirin進行長期治療者。兒童病癒後,因為IVIG會干擾疫苗的運作,通常施打活性病毒疫苗如麻疹、水痘時機至少應延遲至IVIG施打後11個月再投與,但若兒童正進行長期aspirin治療則例外。另外,六個月以上兒童,建議應全面施打流感疫苗,尤其是長期須使用aspirin治療者,以減少雷氏症候群發生的風險。

川崎氏症並不常見,死亡率也低,但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則可能導致病人死亡。治療上著重及早發現及藥物投與,IVIG、類固醇及aspirin可有效降低心臟併發症發生的風險,治療期間須固定監測病人的體溫變化及發炎指數。為避免兒童,尤其是長期使用aspirin治療者發生雷氏症候群,施打流感及水痘疫苗是必要的。

(全文完)
(本文作者為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