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皮膚科開的口服藥,一定要吃嗎?不一定!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文章出處:Web only
   作者:李佳欣
   日期:06月07日
 
   

 

 

 

 皮膚科開的口服藥,一定要吃嗎?不一定!

文章出處:Web only 2016.06.06 作者 : 李佳欣

為什麼醫師已經開了外用藥膏給我,還要叫我吃藥?其實,有些時候,你可以跟醫師開口討論。

近日天氣悶熱、潮濕,不少民眾的濕疹、香港腳、青春痘又開始發作,皮膚科醫師有時候除了開藥外,也會搭配口服藥。但不少人心裡經常會疑惑:明明已經開了藥膏,為什麼還要吃藥?

抗組織胺:目的為止癢,若搔癢不嚴重,其實患者可以不吃

皮膚科常見的口服藥之一,就是抗組織胺類的藥物,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止癢」。組織胺是人體內的一種發炎物質,會在在身體遇到特定刺激時大量釋放,進而引起免疫反應,使患者出現搔癢、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利用抗組織胺抑制其作用,就能使這些症狀獲得緩解。

蔡仁雨皮膚科副院長蔡長祐表示,給予抗組織胺最主要的目的,不在治療疾病,而是減輕患者的不適,因此如果病患自認搔癢感還能忍受,其實可以跟醫師表示不需要開藥。如果領了藥,幾天之後若搔癢症狀消失,也不一定要繼續服藥。

但若是搔癢的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甚至導致病程惡化,醫師建議,最好還是搭配使用抗組織胺口服藥輔助治療。例如較嚴重的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或香港腳等,有些病人會在半夜搔抓而不自知,導致快好的患部又破皮、流出組織液,反而造成疾病反覆、難以控制。

此外,兒童克制力較差,治療時醫師也可能會建議搭配口服藥來止癢。長庚紀念醫院兒童皮膚科主任施一新表示,有些兒童就曾因單純的蚊蟲叮咬而抓破皮、引發感染,長期下來還可能變成慢性的結節性癢疹。因此,搭配開口服的抗組織胺來止癢,反而是必要的做法。

抗生素:有治療目的,用來控制細菌引起的感染,且不可自行停藥

不過,若是患部屬於細菌感染引起的嚴重發炎,搭配抗生素類的口服藥就有必要。且一旦服用,就不可自行停藥。

像是夏天容易發作的青春痘,是因皮脂分泌過度、毛孔阻塞不透氣,皮脂腺體裡的「痤瘡桿菌」大量繁殖並釋放代謝物,造成粉刺、膿皰、發炎等現象。若是症狀輕微,通常利用含抗生素成分的外用藥膏就能降低細菌的感染。

但若痘痘的範圍大,且造成大面積的發炎、甚至長出膿皰等,光靠塗抹外用的抗生素藥膏,效果可能不夠好,就有可能需要搭配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降低發炎。蔡長祐說,這類情況吃口服藥其實是必要且標準的治療,但還是有不少患者回家後只擦藥膏,導致看了很久情況都未見改善。

此外,像是香港腳,有時候病人除了搔癢難耐外,若有出現指間皮膚破皮、糜爛,也會給予抗生素,避免感染持續,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抗生素時,就算皮膚的症狀改善也不可以自行停藥。因為抗生素必須將整個療程吃完,才能確保在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將細菌殺死,擅自停藥,可能造成細菌的抗藥性。

類固醇:嚴重的發炎、過敏時才需要使用。

跟抗組織胺相比,類固醇口服藥的功能除了止癢,還多了降低發炎反應的功能。但輕微的皮膚科問題,醫師較不會優先使用口服類固醇。蔡長祐表示,通常是在較嚴重的全身性過敏,病患眼睛、嘴巴都腫起來了,或如急性蕁痲疹、濕疹等情況,才會給予短期的類固醇的口服藥,通常會請病人三天後再回診評估。

不過,也有少數情況,病患只是被蚊蟲叮咬,醫師卻還是開類固醇的口服藥。對此,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病患對搔癢感的忍耐度較低,或紅腫、發炎的情況嚴重,評估單靠外用藥膏治療效果較慢,才搭配口服類固醇藥物幫助消炎、止癢。但重點還是看患者本身的感受,要不要吃藥仍有討論空間。

至於有些說法認為,盡快緩解發炎反應才能減少患部日後的色素沈澱,趙昭明表示,皮膚紅腫發炎後引起的色素沈澱,重點還是因過度搔抓引起,如果患者本身可以克制,其實也不見得要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