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聽力變差須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陳敬哲
   日期:12月28日
 
   

 

 

 

聽覺是人類重要感知,不論是聽音樂、溝通、或觀察環境,都必須張開耳朵,但隨著年紀增加、內外傷、疾病等因素,聽覺有可能瞬間或緩慢消失,如果是慢性退化患者,有時不一定能馬上發現異狀,恐怕忽略環境的危險提示,一旦晚期才察覺,聽力難已挽回已經相當困難,定期檢查才能趁早對症治療。

慢性病增退化風險

美國一名67歲女性,雖然發現自己聽力有問題,卻遲遲不接受檢查,不願意正視問題,直到有次與人交談,相當難與對方溝通,才前往就醫檢查,確認聽力受損;美國65至74歲民眾有4分之1聽力受損,75歲以上更是高達2分之1,統計發現,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病患者,聽力受損機率高。

聽力差可能使心智下降

心智能力可能也和聽力有關,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經抽樣253位年長者,分析20年認知功能與聽力關係,發現當聽力不好,大腦解讀環境訊息效能變差,認知能力也會跟著下降;另外一項研究也發現,部分藉由電子耳恢復聽力的年長者,注意力、記憶力、與行為能力等,功能都有一定程度上升。

長期接觸高分貝提早退化

其實不僅是老年人,聽力受損年紀逐漸下降,由於生活環境越來越吵雜,許多人也都會用耳機聽音樂,長時間高分貝刺激,會使得聽力神經受損,導致聽力下降,部分訂定職業類別民眾,也會因長時間接觸噪音,導致聽力下滑;一旦發現聽覺有任何不尋常,都應該立即就醫檢查,確認原因治療或找到輔助方式。

專家意見

榮新診所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聽覺神經與內耳聽小骨受損,都可能導致聽力逐漸消耗,大多是漸進式,如果是突然聽不到,就要有可能是相關部位感染發炎,或是外傷損害導致,都需要立即就醫避免惡化;另一方面,部分年長者因營養不良,例如缺乏維生素B12,導致神經傳導不佳,也會讓聽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