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糖尿病發展變化關鍵,在陰津虧損、燥熱偏盛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12月21日
 
   

 

 

 

糖尿病主要是胰腺功能減退,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病症。中醫師陳志芳表示,糖尿病屬於傳統中醫消渴證範疇,發展變化關鍵就在陰津虧損、燥熱偏盛,常見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而且兩者互為因果,也就是陰愈虛燥熱愈盛,燥熱愈盛陰愈虛。

陳醫師指出,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症狀出現之後,病患常會多食、多飲、多尿、煩渴、善飢、消瘦、疲勞乏力等,如果病久則容易引起心血管、神經、腎、眼等病變,嚴重者還可能發生酮症酸中毒,病人還容易併發化膿性感染、尿路感染、真菌感染、肺結核等。

中醫認為,糖尿病成因複雜,主要是愛吃肥甘厚味,日久損傷脾胃,造成脾胃失常釀成內熱,最後內熱耗液消殼而致病;長期情志失調引起肝氣鬱結化火,最後灼胃耗腎而致病;經常情緒波動劇烈,以致耗散精神、蘊生燥熱,最後燥熱鬱盛而致病。

縱欲過度造成腎精虧損、虛火內生,終至腎虛肺燥胃熱俱現,也會誘發,先天體質不良加上五臟虛、精氣血皆虧損,最終導致津竭液枯而引起病症;錯用藥物過度使然,主要是服用太多溫燥藥物,以致於耗傷陰津而產生病症。

消渴證又有上消、中消、下消等分別,病初起時多屬於燥熱,這時治療應以滋陰補腎為主,後續隨病情發展變化,經過辨證使用相應中藥處方,同時視病情加減使用中藥材。

陳醫師指出,陰虛燥熱證病人常見口渴多飲、消穀善飢、舌紅苔微黃而燥等症狀,治宜滋陰補腎、清熱潤燥,適合用王女煎加減;肺腎陰虛證病人常見咽乾口燥、煩渴尿頻、精神倦怠、身體乏力、舌紅苔白少津等症狀,治宜滋陰清熱、益氣生津,適合用二冬湯、增液湯、生脈散、芍藥甘草湯合劑加減。

腎虛液少證病人常見口乾、腰痠乏力、尿多、舌紅少苔等症狀,治宜滋陰壯水、潤燥生津,適合用增液湯和六味地黃丸加減;陰虛及陽而出現形寒肢冷、陽痿、舌胖苔薄白等症狀,適合用金匱腎氣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