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長者培養創作喜好,維持雙手靈活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陳敬哲
   日期:12月03日
 
   

 

 

 

年紀超過60歲或70歲,神經與肌肉功能可能逐漸退化,手部動作不如以往精細,嚴重恐發生腫脹疼痛,需要長期復健避免惡化;年長者參加群體課程培養創作喜好,能夠促使雙手不斷活動維持功能,例如做燈籠、摺剪紙等,都可以協調眼睛、大腦、手指運動,降低老化細部肌肉老化速率。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謝霖芬表示,年紀增加會降低神經傳導與肌肉活動效率,手指細部動作會受到影響,若再加上肌腱發炎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更是雪上加霜,必須長期復健不斷反覆訓練,讓手部活動力反轉不再退化,但許多重複動作很乏味,容易感到無趣放棄,相關治療師常需想出許多趣味活動。

反覆做相同動作有時相當無聊,將訓練運動融入有趣活動,才能讓年長者感到興趣,摺剪紙、堆積木、做燈籠等,都是相當好的選項,年長者可以保持細微動作,減緩手部機能退化,維持自我生活功能,假若出現活動力受損,或關節與肌肉疼痛,好盡早就醫以免傷害繼續擴大。

謝霖芬提醒,門診中不時會遇到,第三個手指關節變形疼痛,或因退化性關節炎感到困擾的年長病患,除了藥物止痛外,也能夠藉由復健舒展、水療、熱敷等舒緩,趁早就醫可以避免疾病惡化;年長者一旦發現起床手指僵硬難以伸展,可能就要考慮到是否因退化或疾病導致,最好馬上諮詢專業意見。

【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維持社會功能,保護大腦延緩退化。當耳朵聽到聲音,大腦就須分析內容做出反應,人類溝通過程,促使大腦不斷作用,但部分年長者社會接觸減少,大腦因減少活動加快退化,憂鬱寂寞等負面情緒影響,也會增加腦部傷害風險,讓年長者經常與天真無邪孩子互動,能夠幫助延緩退化。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達表示,人際互動會帶起腦部幹細胞作用,形成新的神經元與神經膠,年長者情緒樂觀正面,有助於延緩腦部功能退化,尤其大腦邊緣系統、扣帶迴、與前額葉,與情緒反應有很大關係,一旦功能受損,很可能時常引起憤怒或憂鬱,阻礙社會功能維繫,加快大腦退化惡性循環。

生理與心理健康經常相互連動,營造養護友善社區,能夠幫助年者維護社會功能;新光醫院社工師李冠儀提醒,曾經調查社區年長者,獨居社會互動差,會增加心理憂鬱情緒,幫助年長者走出家中增加社會互動,特別是活潑幼童,能夠創造正面環境氣氛,有助於改變負面情緒,讓心理健康能夠提升。

新光醫院昨(2)日邀請華興國小獲得孝悌楷模學童,前往北市至善老人安養中心訪視,一起做燈籠創造歡樂情緒與環境;華興國小5年級學生曾琬倫說,祖父母總是期待自己能回去,陪著他們騎腳踏車與聊天,另一名華興國小4年級學生林昀蓁強調,一起製作燈籠時,讓阿公阿嬤都能開心微笑,自己感到相當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