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黑糖含有丙烯醯胺,吃了會致癌?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記者: 
   日期:11月25日
 
   

 

 

 

 (1) 丙烯醯胺的產生,是由於食品中的胺基酸(主要是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與還原醣在高溫加熱下作用產生梅納反應,因此產出副產物「丙烯醯胺」,此反應作用較常見於油炸或燒烤的澱粉類食品。一般而言,食品中以洋芋片、黑糖、杏仁果、油條及薯條等產品於加熱後的丙烯醯胺含量較高;咖啡在烘焙製備過程中亦會產生。而所產生的丙烯醯胺含量會隨食品成分的不同、加熱溫度及時間的差異等製程條件而有所變化。

(2) 丙烯醯胺目前無證據顯示會對人類致癌,但對動物有致癌性,因此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2A類物質,所謂2A類物質是指該物質對試驗動物具致癌性,而流行病學的研究尚且不足以說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其他先進國家及我國均未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的限量標準。

(3) 食藥署建議消費者減少食用高溫油炸或烘焙的食品,盡量以清蒸、水煮的烹調方式,同時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降低及分散丙烯醯胺可能對人體健康的風險。

參考資料:行政院食品安全資訊網http://www.ey.gov.tw/ofs/News_Content.aspx?n=10940662F2403E41&sms=4326217BEFADD6FB&s=CEB76399C852C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