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異位性皮膚炎,首重保溼、抗炎、滅菌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鍾佩芳
   日期:11月11日
 
   

 

 

 

引起過敏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遭受破壞,例如過敏原、內在誘導物、外來刺激等。過敏原有可能來自居家環境、食物,例如塵虫滿、狗、貓或者海鮮食品等,而若對空氣污染、化學物質、人工添加物等內在誘導物產生排斥,再加上乾冷的空氣或寶寶容易用手抓搔癢處,這些外來刺激將加劇過敏的症狀。

處理異位性皮膚炎三步驟:保溼、抗發炎、抗菌。

保護皮膚提供屏障

盡量避免寶寶的皮膚產生乾粗的現象,故使用高保溼的乳液或乳膏,可以減少50%的用藥。

減少發炎反應使用類固醇藥膏

外來的刺激,例如抓癢的動作都會增加發炎的情形,建議可在醫師的醫囑下使用消炎及類固醇的藥物。一歲半以前控制好發炎的情形,之後用藥的機率才會減少。

抗生素

若寶寶抓得厲害,容易有傷口易感染或流出滲透液,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目的是抵抗細菌感染。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冷氣房的溼度是屬偏低,應該注重保溼,例如塗乳液或掛二條溼毛巾增加溼度都是不錯的方式。

另在家中的冷氣機,經過了一個冬天之後,除了更換濾網外,建議請專門的人員清理冷氣內的出風口。若沒有清理,一整個冬季已堆滿了灰塵或甚至塵虫滿,一但夏天開了冷氣,把過敏原吹進室內空氣,更容易造成皮膚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