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肺癌患確診後,適當用標靶藥延長存活期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鍾佩芳
   日期:10月20日
 
   

 

 

 

肺癌因發現時多已晚期,因此存活時間常不到一年,但現今已有更多標靶藥物,台灣癌症基金會昨(19)日呼籲癌友,確診後應先進行EGFR+ALK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基因,選用合適標靶藥物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期。

根據101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繼續蟬聯國人死亡率第一位,每年奪走約八千多人的生命,以前許多晚期肺癌病友存活時間常常不到一年,但現今有更多肺癌治療的標靶藥物。

癌友確診後應遵循醫師治療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找出致病基因,選擇對症下藥的標靶藥物,就有機會穩定控制病情,發揮「個人化治療」的成效。

過去病友較熟悉的基因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它與癌細胞的生長分化、侵犯性及存活相關;近年來還發現了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酉每))基因。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醫師表示,ALK基因在正常情況下應處於「休眠」狀態,但在ALK陽性的肺癌中,ALK基因錯位後會與其他基因(如EML4)融合,這樣的基因錯位所產生的融合蛋白就會導致癌細胞形成、增生及轉移。

蔡俊明醫師指出:「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早期可進行手術治療,然而非小細胞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約2/3患者發現時已為晚期,目前晚期多採取標靶治療。

EGFR與ALK基因突變皆有標靶藥物可使用,若檢測後為EGFR陽性,可使用特定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若EGFR基因檢測呈陰性,可再進行ALK基因檢測,若檢測結果為ALK陽性,也有相對應、有效的標靶治療藥物可供治療。

根據臨床實驗結果顯示,ALK基因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在化療無效後開始使用,仍可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達7.7個月,比起使用化療增加1倍以上(3個月),副作用也更低,可同時兼顧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