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治腸病毒,清熱收效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萬博超
   日期:10月07日
 
   

 

 

 

腸病毒造成發熱,中醫主要使用清熱方式治療,平時可喝椰子汁、蓮藕汁等來輔助緩解不適。

由於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6天,多數人感染後沒有症狀,很多人都會忽略,可能誤以為感冒。中醫師陳宜祥提出,感染腸病毒的早期,症狀出現發熱、咽痛等,屬於「溫病」範疇,隨著病程演進,依照中醫觀點可分為「衛」、「氣」、「營」、「血」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衛分」症狀很像一般感冒,喉嚨痛、拉肚子、發熱、畏寒等等,參考處方為銀翹散,若在早期就由專業的醫師加以用藥治療,以增強抵抗力,則很快就會痊癒。

腸病毒是經由接觸、飛沫傳染,或吃了受到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受感染,其中10歲以下學童為好發族群,而又以新生兒及3歲以下幼兒為高危險群,所以若要避免腸病毒,要特別注意居家的安全及飲食的衛生。除了平日要透過洗手、環境清潔、均衡飲食等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來降低感染機會,多運動,適度曬太陽,增加自身的抵抗力有幫助。

但大多數的病患都是在手足出現水泡時或是進而全身發疹時,才驚覺是腸病毒,而至中醫求診,此時病程多已經到「氣分」階段,需積極「清熱解毒」方可收效,再根據各人的情況處方用藥。參考處方有清咽利膈湯、普濟消毒飲等。

腸病毒在各個階段都可能合併出現腸胃道症狀,有些人是腹瀉,有些人則是便秘,便祕的症狀可以再加用大黃、砂仁等藥對來瀉下清熱。陳醫師建議腸病毒患者在飲食方面可以清淡、冷熱適宜的流質食物為主,來增加食慾,也可適量飲用椰子汁、蓮藕汁等來達到清熱涼血的功效。

陳宜祥醫師提醒,當小朋友發燒、食欲變差就要馬上就醫;若確定染病,除了配合醫師的用藥外,可多補充水份和流質食物及蔬果等,同時多休息,要定期玩具消毒或曬太陽,若得到腸病毒則家中環境以稀釋漂白水消毒,才能減少病毒附著,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