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四肢麻痛?莫忽視化療後神經病變

發表於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 戴承正
   日期:09月04日
 
   

 

 

 

最近,全球掀起「冰桶挑戰」關注漸凍人的活動,響應者在淋下冰桶的剎那,領略凍入脊索的感覺;而在臨床上,包括乳癌、大腸癌、肺癌、卵巢癌癌症病人,也常因化學治療引發周邊神經病變,也不乏會有肌肉或皮膚麻痛等感覺異常,有的甚至引起行動障礙,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及品質。

常見引起周邊神經病變之化療藥物,包括植物鹼、紫杉醇類、鉑金類等藥物,在高劑量也有神經毒性者包括拓樸酶抑制劑、抗代謝劑等。鉑金類是治療轉移性乳癌以及肺癌的主要藥物,而第三代鉑金類化學藥也在大腸直腸癌手術後輔助治療扮演重要角色,但此類藥物最大問題在於累積性神經毒性,常見周邊神經病變。受影響部位通常由下肢開始,以四肢感覺異常麻痛為主,深部肌腱反射消失、步態不穩,曾有病患表示如被電到的感覺,甚至接觸冷水也有電擊感。

目前,用於治療神經病變藥物較有歷史的穀胱甘肽(Glutathione),是一種抗氧化物,主要保護細胞不受過氧化物破壞。此藥具很強的抗氧化效果,也被醫學美容界使用。麩醯胺酸(Glutamine)在組織修復中也扮演一定角色,有文獻指出,病患接受高劑量化學治療時,輔以Glutamine可明顯減少感覺及運動周邊神經傷害。

營養補充如維生素B6及綜合B群,則是神經傳導的重要輔酶,在臨床上有些許幫助,可作為輔助使用。

至於神經保護劑(neurotrophic factors),在文獻上見諸於治療阿茲海默症,以及較嚴重的梗塞性中風等。在臨床上,有神經系統功能嚴重受損者,化療後手足麻痛多年患者,也因此獲得改善。另一有趣發現是,部分直腸癌患者手術後,往往有裡急後重之感,蹲廁所無法排便,但離開廁所後又想上的困擾,有多例在用藥後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