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蒐》孕婦腸胃問題飲食著手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鍾佩芳
   日期:08月26日
 
   

 

 

 

多數女性體質會在懷孕後暫時改變

懷孕早期:體內衝脈氣盛、肝氣上逆、胃氣不降。會有噁心作嘔、晨起頭暈、飲食習慣改變,但多半不嚴重。

懷孕晚期:逐日變大的子宮壓迫直腸,腸道因壓迫偏移,無法正常蠕動,部分腸區充滿空氣。會有宿便囤積,易有排便不順、腹脹等困擾,嚴重者可能引發流產、早產和痔瘡惡化。

根據統計,有將近40~50%的孕婦,會有便秘的困擾。到了懷孕中期的比例甚至更高。

孕婦一般在懷孕中期到後期也會出現腹脹的困擾,可能因為口味變化,或是大量進補,造成消化不易的狀況。

便祕又分實秘、虛秘

實秘又分熱結型便秘、氣滯型便秘。熱結型便祕:大便乾燥而硬、口臭唇瘡、身體怕熱、面色紅赤,容易腹脹、腹痛、小便少而顏色深,舌苔較違膩黃而乾。氣滯型便祕:大便秘結,想解便又解不出來,肚子老是脹氣,容易噯氣、胸脅滿脹不適,明顯食慾差不想進食,舌苔黃薄而膩。

虛秘又分氣虛型便秘、血虛型便秘、陽虛型便秘。氣虛型便秘:面色恍白,神情疲累,較無力氣,幾天沒有大便、大便或硬或軟,排便時雖使力但因力不夠而便難排出,疲倦乏力,舌質淡紅。血虛型便秘:頭暈耳鳴,心悸,健忘,皮膚乾燥,常頭暈心悸,大便秘結難以解出,舌苔淡而白。陽虛型便秘:大便過澀不好解出、小便清而多,面色白,四肢常冰冷不夠溫暖,喜喝熱飲不喜歡吃涼物,肚子容易冷痛,舌質淡苔白。

就中醫觀點來看,孕婦有便秘、腹脹等腸胃問題,主要是因為生理結構加上飲食改變。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與消化器官、腸胃功能密切相關,也是代謝系統中重要的臟器。也就是說,後天的飲食習慣影響脾胃功能甚鉅。

改善腸胃問題,可從飲食著手

中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第22、70、77篇紀載:「凡欲診病,必問飲食。治病必求其本,要以祛之,食以隨之。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水果方面,則要順著體質、味性、時令吃水果,亦即「黃帝內經」所說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久患便秘者,多為陰虛腸躁引起。平時可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腸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如蜂蜜、松子仁、芝麻、牛奶、奇異果、優酪乳等均有通便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