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第328期
作者:編輯中心 張喬菀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臨床指引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於今年10月18-22日舉行的第20屆世界糖尿病大會中發表3份糖尿病臨床指引,提供相關的醫療工作者最新的實證指引。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IDF於1991年發起成立「世界糖尿病日」,目的是提升全球對糖尿病的認識及關注糖尿病所造成的健康危害,這項提案於2007年通過決議,正式將11月14日訂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
根據IDF統計,全球現有2億8千5百萬名糖尿病患者,並且每年有4百萬人死於糖尿病病變,而20年後罹患糖尿病人數估計將會達到4億3千5百萬,這數字十分驚人且迫切需要關注。
這3份臨床指引的主題分別為:「孕期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自我血糖檢測」及「口腔衛生」,以下為其內容重點摘要。
孕期糖尿病
醫療團隊應給予孕齡糖尿病婦女懷孕前建議,例如甲狀腺功能狀態及葉酸的補充,或評估任何因懷孕而改變的糖尿病病變,提供衛教指導其如何管理血糖,將風險降到最低。
懷孕前的理想糖化血紅素值應小於6.5%(DCCT-aligned檢驗方法),而注射胰島素者應小於7.0%。空腹的毛細血管血糖值應小於100 mg/dl,飯後血糖值應小於145 mg/dl。另外,糖化血紅素值大於8%的婦女要避免受孕,直到血糖控制改善為止。
有孕前糖尿病婦女在懷孕後應依照個人的生活習慣搭配胰島素類似物(insulin analogues),並停止使用ACE抑製劑、ARBs阻斷劑藥物,改換適合的替代藥物,statins、fibrates 及niacin等降血脂藥物也要停用。懷孕初期及中期者建議每個月回診,後期應更頻繁地回診,達到良好血糖控制。
有妊娠性糖尿病病史的婦女應儘早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OGTT),如果一切正常,建議在懷孕第26至28週時再接受一次試驗;其他懷孕婦女在第26至28週時也應接受OGTT檢驗,以及早篩檢出妊娠性糖尿病。
另外,所有孕期糖尿病婦女都應接受營養管理教育,最好由專業營養師提供營養治療(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特別是針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進行管理,可能的話應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使用胰島素者的碳水化合物種類、份量及分配應搭配胰島素的種 類、使用劑量與分配。
懷孕婦女也應持續適當的運動,運動能抵消因懷孕而引起的低胰島素敏感性。懷孕期間建議一天至少測試4次血糖,於早上起床空腹和三餐飯後1小時進行測量,但 不要以糖化血紅素作為衡量血糖控制的標準。如果在1至2星期內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應將胰島素列為首選藥;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在衡量過與被告知 metformin及glibenclamide口服降血糖藥物所可能出現的風險後,不妨將胰島素作為治療糖尿病選項。
分娩後,胰島素的需求量會減低,因此要多做幾次血糖檢測以調整劑量,避免低血糖發生。出現妊娠性糖尿病的婦女,在分娩後就可停止使用胰島素,產後6星期時 應接受糖尿病檢查,檢測是否轉變為第二型糖尿病;如有計畫生下一胎者,醫療人員應告知其為高風險群,需加強生活型態管理,並建議患者每1至3年應持續追蹤 一次。此外,應鼓勵患者哺育母乳,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婦女也應持續自我血糖檢測,維持良好控制。
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自我血糖檢測
自我血糖檢測應限於患者中自我管理能力佳者或其照護者有足夠的知識、技能並願意將此監測列入日常管理者。IDF也建議一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之後,自我血糖 檢測就應列為該患者衛教內容中的一項,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的瞭解及自發性,調整飲食、藥量或其他相關因素,以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血糖檢測的次數與頻率應 依照患者的教育程度、行為及臨床上的需求作個人化調配。
口腔衛生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盛行率比一般大眾高,但現階段仍缺乏流行病學實證研究來明確證實牙周病為糖尿病病變之一。然而,醫療團隊仍應給予患者建議,敦促其遵守 良好個人口腔衛生習慣,並適時提供就醫管道,至少每年詢問患者是否有接受定期口腔檢查、刷牙是否容易出血、及牙齦是否有紅腫現象。如果病患有前述的症狀, 應建議其及早尋求牙醫師治療。
資料來源:
IDF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文:編輯中心張喬菀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