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結石額外補充鈣》減攝鈣未必少發作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萬博超、陳敬哲
   日期:03月14日
 
   

 

 

 

許多人都為結石苦惱,常常半夜劇痛緊急到急診室求救,痛到受不了常會接受錯誤資訊,認為減少鈣質攝取,就能夠減少結石發生機會,沒想到是錯誤認知,雖然鈣是結石成份之一,但不是關鍵因素,水份攝取不足和飲食口味太重,才是最有可能引起結石的原因。

有些民眾因為害怕結石問題惡化不敢服用鈣片,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李炫昇表示,並非所有結石都與鈣有關,如果有必要服用鈣片,仍應在醫師處方下使用。

李炫昇醫師指出,適度鈣質及足夠的維生素D3對骨骼健康相當重要,民眾不必因為害怕結石而不敢服用鈣片。對於鈣質攝取不足者,服用鈣片有必要。所有鈣鹽在腸胃道的吸收力差異不大。然而部分鈣片會影響抗生素、鐵劑吸收,建議勿空腹服用鈣片,另外大部分結石都與服用鈣片無關。鈣質的補充一定要按醫師指定劑量服用,切忌自行調高劑量,以免造成腎臟負擔過重。檸檬酸鈣不需要胃酸活化吸收,適合胃酸分泌較少的人,又無碳酸鈣產生二氧化碳導致胃脹氣的缺點;但碳酸鈣的仍有較便宜且容易取得的優勢。

鈣離子屬陽性離子,不能單獨存在,所以製成「鈣鹽」化合物,其產品即俗稱「鈣片」。市面上可以見到的鈣鹽種類包含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鈣質吸收僅發生在一小段小腸中,受到生理因子與營養的影響,成人平均吸收率約二到四成,老年人更低,孩童卻高達七成五。除了檸檬酸鈣外,其餘鈣補充品與食物併服有益處,因為進食時胃部胃酸分泌會增多,吸收度可改善,尤其是碳酸鈣。

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宜佳表示,鈣質是結石主要成份之一,但減少攝取不容易降低發生率,反而是個人體質造成排出量過高,才是提高發生率因素;不過結石其他成份,如草酸、磷酸、碳酸等,只要低濃度就可以形成結晶,比高濃度鈣更加危險,所以把結石完全歸咎於鈣,是不太適合的說法。

與其減少鈣質攝取,倒不如多喝水,林宜佳強調,水份是結石重要關鍵,當尿液水份含量少,鈣質、草酸、磷酸、碳酸的濃度自然就高,很容易導致淤積造成結石,換句話說,尿液的水份足夠,礦物質濃度自然降低,就不容易引起結晶,結石發生就不高;另外,鹽分攝取過量,水份會被鎖在血液中,結石風險當然高。

一旦結石產生很容易繼續長大堵塞尿路,最後引發腎水腫,拉扯到腎臟外層包膜導致劇痛,必須立刻就醫以免腎臟受到傷害,結石高風險民眾,大約每半年就要檢查一次,最慢不能超過一年,常人也要一年檢查一次,可藉由X光、超音波、血液檢查、尿道攝影等方式,評估是否有治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