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口服mTOR抑制劑顯著抑制腫瘤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記者: 
   日期:03月11日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過度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全台灣病例少見,其發生率大約為10萬分之2.5。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近年來的罹病人數略有增加,且由於多數患者在出現腹部疼痛、潮紅、腹瀉、喘息、心悸、紅疹、胃灼熱及體重遽變等症狀時,容易與其它疾病混淆,故至門診就醫治療的時機往往延誤。

戴承正醫師指出,此類腫瘤最常發生在腸胃道與胰臟。此外,對於早期腫瘤尚未移轉前的患者,醫師一般會採手術局部根除的治療方式;至於在確診時已經發生轉移現象的患者,則通常難以透過手術處理,此時就以藥物來控制症狀為主。

戴承正醫師以一位十幾年前被診斷為胰臟內分泌腫瘤的患者為例說明,雖然一開始透過開刀切除腫瘤,但後來復發時卻嚴重惡化,不僅出現黃疸,還引發肝衰竭現象;所幸患者開始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並搭配服用標靶藥物,結果三年多來腫瘤已顯著改善,病情也逐漸穩定,目前的生活正常如一般人。

針對體抑素類似物能延緩腫瘤的生長,戴承正醫師解釋,以長效型體液素類似物為例,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服用時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且包括盜汗、皮膚潮紅、腹痛腹瀉等功能性症狀也可獲得改善,若同時搭配口服mTOR抑制劑,則可延緩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14.3個月、甚至是兩年以上。

戴承正醫師進一步補充,若腫瘤屬於分化良好或中度分化、長得慢者,則可合併使用標靶口服mTOR抑制劑及抗血管新生藥物,二者目前皆有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是個福音。

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戴承正醫師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症狀就應提高警覺,並可前往門診做相關檢測和請教專業醫師;另外,如果經醫師確診為早期神經內分泌腫瘤,雖可藉由手術加以切除,但日後仍須定期追蹤檢查。他建議,至少每三個月需做一次血清CgA監測治療成效與追蹤是否復發,至於晚期患者則以規律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若民眾有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類似症狀,或希望能進一步瞭解相關資訊,該基金會目前已設立「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供民眾及患者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