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擬實施「三同」政策,將同成分、同品質藥品以同樣價格給付,醫界擔心引發換藥潮,影響病情控制,更憂心在更低價格下,藥品品質堪慮。醫界強調,政府若要砍藥價,應先提出藥品安全保證。
台北榮總心身醫學科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周元華表示,政府推動國際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標準,業界勢必增加投資,但同時又砍藥價,在更低價格、更高成本結構下,令人擔心藥商會降低原料成本,影響用藥安全。
周元華認為,健保署應積極「抓漏」,從控制藥量下手,而非猛砍藥價;醫師和病人更在乎藥效,無論原廠台廠,重要的是定期稽查藥品品質。砍藥價會引起換藥潮,急性病人很快會發現藥物有沒有效,但精神科病人要一段時間才會反應藥效變化,屆時會影響醫師用藥判斷。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癲癇醫學會理事長關尚勇支持國產藥,前提是請先證明國產藥和原廠藥一樣好。台北榮總是國家級醫院,沒有換藥潮疑慮,但外面的醫院為了生存而換藥,用藥品質須靠查核和下架機制才能保證,但目前付之闕如,令人憂心。
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陳昭姿認為,同成分、同品質、同價格的說法有爭議,當一顆降血壓藥的進價低於1元,品質怎不令人憂心。現行制度「一試定終生」,沒有定期稽查,加上不斷砍價,造成許多高成本「經典藥物」退出台灣,若再貿然實施三同政策,光用常識判斷都知道,用藥安全堪慮。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台灣高血壓學會祕書長王宗道表示,換藥的影響,病人最知道。過去幾次換藥潮,確實有病人反應血壓較不穩定,天冷時若因此造成中風,長期而言並沒有更省錢。
王宗道支持便宜又有效的藥物,但藥品上市後,誰來稽查、誰來把關?若國人連食品都難以信任,又怎能相信更低成本可買到高品質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