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
葡萄糖是維持身體器官組織運作重要的能量來源,當葡萄糖的利用發生問題,就會有過多的糖分累積在血管中,無法消耗,形成身體的負擔。
每天攝取的含醣食物,經分解後,產生葡萄糖,這些葡萄糖會透過血液運送到周邊器官細胞利用,但傳送過程中還隔著一道門鎖,必須透過胰島素鑰匙插到門鎖孔,打開葡萄糖通道,才能順利傳送至細胞內。人體的胰臟β細胞就像生產這把鑰匙的工廠,有些人的工廠罷工了,只能生產少量或完全不生產胰島素,結果大量葡萄糖無法運送至周邊細胞,堆積在血管中,形成高血糖;部份患者在糖尿病初期,胰島素生產是沒有問題的,但因高熱量飲食,易形成過量游離脂肪酸及葡萄糖,導致過量脂肪、三酸甘油脂製造及儲存,這些物質的代謝物,會封閉周邊組織細胞膜表面胰島素接受體(鎖孔),使胰島素鑰匙無法接合,此時即使胰島素分泌正常,葡萄糖運輸通道仍受阻,這就是所謂的周邊胰島素阻抗。長期失衡的結果,進一步加速胰臟β細胞衰竭,自我製造胰島素的能力將越來越差。
成人糖尿病篩檢建議
根據台灣糖尿病學會及心臟學會聯合發表的2013年糖尿病整合指引摘要,40歲以上成年人建議每三年進行糖尿病篩檢1次,65歲以上高齡者篩檢頻率則應增加為每年一次;已罹患心血管或週邊血管疾病之中或高風險者,建議每三年篩檢一次。另含下列風險因子二個或以上者,也建議納入定期篩檢。
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或腰圍男/女>90/80cm、家族具心血管或糖尿病史者、曾罹患心血管疾病、曾檢查為葡萄糖耐受不良或高空腹血糖或HbA1c≧5.7%者、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等高胰島素阻抗症狀者、高血壓(≧140/90 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 mg/dl或三酸甘油脂≧250 mg/dl、婦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嬰兒出生體重過重(大於4公斤),或曾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及缺乏運動者。
糖尿病相關數值控制標準為何?
依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2012年所制定之第2型糖尿病照護指引,空腹血糖控制目標為110mg/dl以下,餐後兩小時血糖小於16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需維持低於或等於6.5%。
如何測量血糖?
除了定期回診抽血監測,可自行使用血糖機測量;市售部分血糖機可校正對應血漿血糖值,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採血位置可選擇指尖兩側,降低疼痛感。若糖化血色素大於8%,以調降空腹基礎血糖為優先接受口服降血糖藥治療者,建議至少監測早餐前空腹血糖;使用胰島素治療者每天至少測3次血糖,一般監測時間為三餐前和睡前。若血糖控制穩定,糖化血色素小於8%,建議於一星期中不同時段監測1~2次餐前及餐後2小時血糖。
糖尿病的併發症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起急、慢性併發症,導致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及不可逆的神經病變,引起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失明)、腎功能損壞(微蛋白尿、蛋白尿、腎炎及泌尿系統感染)、足部變形與肌肉組織壞死,甚至更嚴重的大動脈血管病變,增加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冠心症等心血管疾病之死亡風險。
參考資料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3. Diabetes Care 2013;36(suppl 1):S14
2. Diabetes management guidelines.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2. Diabetes Care. 2012; 35(suppl 1):S11-S63.
3. DDIABETES MANAGEMENT GUIDELINES
4. 2012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中華民國糖尿病會。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