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今天宣布,推出產製基因改造鼠新技術,除了縮短開發時間外,還可適用跨物種,並可減少實驗動物使用量,新技術今年將提供給國內參與新藥開發產業界及研發單位使用。
國家實驗研究院今天舉行「啟動基因改造特快車│推動生醫新藥發展加速達陣」記者會。
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分鐘有十五人死於癌症、卅四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目前全球百大暢銷藥物中,超過卅四%研發過程需要使用基因改造小鼠,顯示其重要性。
國研院表示,臨床前試驗最常使用的物種是大鼠,但過去礙於技術瓶頸,無法產製基因改造大鼠,研究機構與藥廠只能選擇基因改造小鼠進行測試,但若能跨越物種限制,開發基因改造大鼠,將可大幅提高測試效率與精準度。
國研院助理研究員蔡世傑表示,以傳統方式產製適當基因改造小鼠需要兩至三年,但透過國研院動物中心發展「CRISPR/Cas基因飛鏢技術」,只需六周即可破壞或置換小鼠基因,縮短產製改造小鼠的時間。
除了上述技術外,透過結合大鼠胚顯微注射技術,還可成功產製基因剔除大鼠,目前已開發出全台第一隻高血脂、高血糖基因剔除大鼠。
蔡世傑指出,結合上述兩項技術,產製基因改造小鼠的時間,從過去的三年縮短為三個月,且可跨越物種限制,適用於豬、狗、猴子等動物,同時還可減少實驗動物用量,僅為原本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有效落實追求動物福祉的精神。由於基因飛鏢技術運用潛力廣泛,蔡世傑表示,未來可望產製出基因改造豬,並可利用豬的器官做為人體器官移植,或可利用相關技術做為人體基因治療。
蔡世傑指出,希望這項新技術能加速前端研發時程,減少研發的成本,提高測試、分析藥物準確率,進一步帶動台灣生技業、新藥開發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