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延遲性出血可能惡化中風患者病情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陳敬哲
   日期:12月30日
 
   

 

 

 

中風患者的病情可能因延遲性出血出現變化。神經外科醫師林牧熹表示,延遲性出血可能惡化患者病情,易引發醫療糾紛。

 

林牧熹醫師表示,延遲出血的狀況易引起病情變化,病患家屬有時未必能理解。只要有一絲中風的懷疑,就要趕緊找醫師診斷,在三小時內送醫最理想,愈早愈好;很多人當言語不清楚或半邊麻痺時仍不知自己可能中風。

 

中風俗稱爆血管、腦溢血,病患主要症狀包括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嘴歪眼斜、無法言語、大小便失禁等,腦中風除嚴重威脅到生命外,所造成的後遺症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常造成肢體、語言和認知上的殘障,對家庭及健保成本而言都是一大負擔,根據統計,中風已成為國人第二大死因,嚴重威脅到民眾健康。

 

醫師表示,無論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發病急性期由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積極處置,待血壓、感染等病情穩定後,即可結合在前六個月所謂的黃金時期(復健恢復期),再加入輔助治療,則能增加患者運動功能,自我獨立生活能力,且降低中風殘留的後遺症發生率。

 

中老年人在冷天清晨醒來,最好在被窩裡動一動,做好保暖工作,然後再慢慢下床,避免突然進入寒冷的環境中,對於習慣在清晨出門運動者而言,出門時應準備足夠的禦寒衣物,洗澡切勿用太熱熱水,以免出來馬上接觸室外冷空氣,身體產生不適應,導致血壓升高,在飲食上則要儘量避免會增加腎臟、心臟負擔的食物。

 

新光醫院外傷科主任醫師陳慶霖表示,中風可大致分為兩種型態,一是血管阻塞,當血管內的沈積物被血流帶起,流到腦部的小血管時,因血管口徑狹小沈積物阻塞,血流因此受到影響,血管後方無法獲得養分,腦細胞逐漸受損,最嚴重可能造成昏迷或死亡,通常患者都必須在醫院觀察數天。

 

另外一種中風型態,是血管壁因年紀、疾病、習慣不良等硬化,當血管承受不住高血壓,造成破裂而出血,雖然身體有止血機制,但動脈血壓很高,最算即刻停止出血,也會有再次出血的機會,這被稱為中風遲發性出血,傷害有可能比前一次更嚴重,醫師必須立即開出診斷,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大致上腦出血的處理方式,三十毫升以內可以持續觀察,三十至五十毫升,必須依病情再研判,五十毫升以上就要立刻開刀,但陳慶霖強調,這不是絕對的處置方式,仍須依照病人病況,給予最專業的醫療協助,但預防才是最好方式,平時養成健康習慣、避免三高纏身、規律健康檢查,就能降低中風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