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五旬婦縱膈腔,罕見軟組織惡性肉瘤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
   日期:12月24日
 
   

 

 

 

去年年初,五十歲吳媽媽(化名)忽然咳嗽不止、呼吸不順,以為是感冒,但因為嚴重心悸及持續呼吸不順而到醫學中心就診,經過斷層掃描後,發現原來是心包膜附近長了一顆腫瘤。

 

為了要知道腫瘤的型態,可讓吳媽媽吃盡了苦頭,因為腫瘤的位置附近有心臟和重要大血管,穿刺切片必須非常小心,困難度也很高,院方直到第四次穿刺才取出腫瘤組織化驗,確認是罕見發生於縱膈腔的軟組織惡性肉瘤。

 

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分析,軟組織惡性肉瘤(softtissuesar-coma-STS)是一種較少見腫瘤,可能發生於二十到六十歲成人,六十五歲以上者約占半數。軟組織惡性肉瘤可發生在人體各處,是一種相對罕見的疾病,軟組織惡性肉瘤發生的根本原因不明,少數與基因、外傷或是發生部位接受過放射治療有關。

 

軟組織惡性肉瘤最常見發生於四肢,占了約五成,尤其好發於下肢,也容易轉移至肺部,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喘等症狀,其次容易好發於內臟,約占一成五、後腹腔一成四、軀幹一成,還有頭頸等其他部分的好發率約為百分之十一。其中長在腹腔或後腹壁位置的腫瘤因為不易查覺,還有人誤認為自己發胖、有啤酒肚,因此而較晚才發現罹病,甚至有人發現時腫瘤已達二十、三十公分。

 

台北榮民總醫院顏厥全醫師指出,治療軟組織惡性肉瘤,目前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腫瘤,由於軟組織惡性肉瘤好發於四肢,因此很容易造成患者需要截肢保存性命,影響日後生活品質。當腫瘤超過五公分大且為高惡性度,至少有五成患者手術後會出現轉移性病灶,約有三成病患死於轉移性或復發性疾病;也可手術合併放療、化療或電療,不過治療效果並不好。

 

顏厥全醫師表示,在醫界研究之下,發現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Pazopanib)也能治療軟組織惡性肉瘤,讓患者存活期增加近三倍,其作用就是讓血管無法增生,使腫瘤得不到養分而萎縮,並且於今年十一月通過衛福部適應症許可,用以治療先前曾接受化學治療的晚期軟組織惡性肉瘤患者。有些患者用藥可能產生腹瀉、高血壓等副作用。